“对华国际”在中国与东欧关系中的作用
[Abstract]:In the fourth issue of the "study of Central Asia in Russia and Eastern Europe" in 2015, Zheng Ma detailed Spectrum pointed out that in 1967, pursuant to the instructions of Soviet leader Brezhnev, the countries of Eastern Soviet Union established an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China and Maoism" in Moscow. That is, "China International" to coordinate China policy, expand anti-China public opinion position. The organization initially expanded from discussing and studying China's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issues to analyzing China's economic, diplomatic and cultural issues, from the whole Soviet-China relationship to the whole Soviet-Eastern Group's relations with China. " China International's activities were firmly controlled by the Soviet Communist Party as a tool for attacking China and its leaders. In the early 1980s,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opened up.
【分类号】:D822.3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南泉;;走近衰亡——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研究[J];世界知识;2012年04期
2 丹东;;老相识与新对手[J];世界知识;1982年03期
3 Ф.布尔拉茨基 ,刘光慧;评勃列日涅夫时代[J];国外社会科学;1989年08期
4 刘路;小幽默7则[J];领导文萃;2000年08期
5 叶书宗;关于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的历史定位[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郭春生;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知识分子的政治立场——剖析知识分子抛弃苏联的一个历史原因[J];俄罗斯研究;2003年02期
7 叶书宗;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青年一代教育与问题[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张建华;;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严重的社会问题[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6年01期
9 李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意识形态机构及管理模式[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1期
10 陆南泉;;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体制的倒退[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郝宇青;时晓健;;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信任的状况考察[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郭春生;;在改革与停滞之间: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苏共30年党建工作的退步[A];世界政党格局变迁与中国政党制度发展——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六辑)[C];2012年
3 吴非;;苏联解体与媒体转型[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员 陆南泉;勃列日涅夫时期在苏联史上的定位[N];北京日报;2010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陆南泉;停滞不前的勃列日涅夫时期(上)[N];经济观察报;2013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陆南泉;停滞不前的勃列日涅夫时期(下)[N];经济观察报;2013年
4 ;勃列日涅夫的“三部曲”出自文人之手[N];中华读书报;2000年
5 本报专稿 粟周熊;勃列日涅夫爱飙车 尼克松心有余悸[N];世界报;2009年
6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 左凤荣;苏共:官僚主义阻断了与民众的联系[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4年
7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 左凤荣;苏共: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丧失民心[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4年
8 闻一;饮宴与馈赠[N];学习时报;2005年
9 柳玉鹏;暗杀:权力光环背后的危险[N];中国国防报;2010年
10 秦晓鹰;在关键的历史时刻学习历史[N];学习时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春生;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各社会政治阶层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贝洪英;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执政合法性资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英贤;论勃列日涅夫的社会主义观及其历史影响[D];南京财经大学;2013年
3 汪慧;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国家与社会关系危机探析[D];湖北大学;2014年
4 刘海英;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政教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相涛;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生活中的形式主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冯小伟;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笑话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孙晶;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工资制度改革[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8 李倩W,
本文编号:24531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453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