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华认知与对华政策中的美国因素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situation of Sino-Japanese relations is severe, and the mainstream of academic and policy research is interpreted as the result of the right-hand trend of Japanese domestic politics and the reversal of Sino-Japanese forces. However,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Japan's cognition and policy towards China largely ignores the core variable in Japan's foreign relations cognition and decision-making-the United States. Sino-Japanese relations are not bilateral relations that exist in a vacuum. If we leave the United States to discuss Sino-Japanese relations, we may fall into the dilemma of "only seeing trees, not seeing forests". Based on this, Japan's cognition and policy towards China since the new century has been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It can be seen from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key role of the American factor. Japan's cognitive change to Japan-US alliance and Sino-US relations is the decisive factor in its cognition and policy towards China.
【作者单位】: 日本国立新o_大学;
【分类号】:D83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若楠;;美国权威如何塑造亚太盟国的对外战略[J];当代亚太;2015年04期
2 吕平;;试析冷战后日本对华政策的“政经分离”[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3 葛建廷;;日本对东南亚的经济外交:历史与现实[J];欧洲研究;2014年04期
4 吕耀东;;战后日本外交战略理念及对外关系轨迹[J];日本学刊;2015年05期
5 张勇;;日本战略转型中的对外决策调整——概念模式与政治过程[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6 李永晶;;甲午战争与日本的世界认识[J];学术月刊;2014年07期
7 孙学峰;刘若楠;欧阳筱萌;;等级视角下的美国单极体系走向[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8 和春红;;战后中日和解的主要影响因素探析[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管秀兰;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日本对华认识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2 白玉平;美日文化关系与美国对日宣传(1945-1963)[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臧扬勤;赖肖尔与美日伙伴关系的发展1961-1966[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明学;经济外交与战后日本经济崛起(1945-1970)[D];湘潭大学;2013年
2 吴菲;日本民主党对华政策探析[D];湘潭大学;2013年
3 戚景;中国对日战争索赔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4 冯圆;论越南战争对日美同盟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张律;奥巴马政府强化美日同盟的政策表现及原因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6 刘深诣;中日韩区域合作的进程及前景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7 王建伟;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与冲绳战略地位的变化和影响[D];山东大学;2014年
8 刘磊;新时期日本东亚战略下的对华政策[D];外交学院;2014年
9 郜宗瀚;民主党执政时期日本外交决策机制变化研究[D];外交学院;2014年
10 安钊;安倍第二次执政加强首相外交决策权的研究[D];外交学院;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岳峰;俄罗斯国内关于对华政策的三种意向[J];国外理论动态;2000年01期
2 王海燕;试论战后苏联对华政策演变[J];军事历史研究;2000年02期
3 卓礼明;试析冷战后老挝的对华政策[J];东南亚研究;2001年01期
4 郭梅花;冷战后美国的亚太战略与对华政策调整[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李小华;接触的限度:美国战略思想的贫困与对华政策两难[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08期
6 王妮利;抗战时期苏联对华政策的演变及其性质[J];探索与争鸣;2002年11期
7 张道远;战后初期美国的对华政策[J];学海;2002年01期
8 兰天;浅述欧盟制定对华政策政治经济背景[J];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06期
9 唐小松;60年代美国对中苏冲突事件的观念演变及其对华政策[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01期
10 贾昕昕;浅析冷战后日本对华政策的两面性[J];东北亚论坛;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彪;;战后初期美国政府与军方在对华政策上的争论及其影响[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2 吴志成;袁婷;;法国对华政策的历史演进:从戴高乐到萨科齐[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七辑)[C];2010年
3 臧运祜;;七七事变以前的日本对华政策及其演变[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4 冼国明;张岸元;;美国跨国公司与国会对华政治[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 蒯辙元;美国或将调整对华政策[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2 李春霞 李正信;美对华政策调整需正确决断[N];经济日报;2013年
3 严圣禾;日本研究机构发表对华政策提案[N];光明日报;2007年
4 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乔纳森·霍尔斯拉格 (Jonathan Holslag) 早报记者 吴挺 采访整理;欧盟对华政策必须达成更清晰共识[N];东方早报;2010年
5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教授 庄建中;安倍对华政策:“有限强硬”[N];东方早报;2013年
6 记者 雷雨 通讯员 陈红霞;加拿大对华政策更加务实[N];南方日报;2014年
7 记者 宜宇;“冷战后近邻国家对华政策研究”结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韦弦;欧盟对华政策表述微调的背后[N];世界报;2006年
9 印度尼赫鲁大学教授 斯瓦兰·辛格 胡勇 译;莫迪的对华政策:奉行经济优先原则[N];东方早报;2014年
10 徐翼;美对华政策新思路趋向务实[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罗希;21世纪初老挝对华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谢莉娇;乔治·W布什对华政策研究—一种层次、系统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徐艳秋;决策中层与美国外交决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张文彬;日本对华政策(1952-1972)转变期间民间因素的影响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蒋晓燕;美国国会与对华安全决策(1989-2003)[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辉;欧盟对华政策分析(1995-2004)[D];武汉大学;2005年
2 卡奥(Keomaniwan NANTHASANE);冷战后老挝对华政策及其影响因素[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梁昌金;冷战后澳大利亚对华政策分析[D];新疆大学;2008年
4 高娜娜;澳大利亚对华政策的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王雪婷;1945-1950年苏联对华政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陈德灏;试析冷战后澳大利亚对华政策的调整(1996-2012)[D];外交学院;2012年
7 王文波;新世纪以来欧盟对华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影响探析[D];新疆大学;2012年
8 匡利莎;国内政治与马来西亚对华政策[D];湘潭大学;2013年
9 郭子童;浅析马来西亚对华政策的变化原因[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10 金俊哲;小泉内阁对华政策取向及其展望[D];延边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55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455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