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关于外交战略的“软”与“硬”

发布时间:2019-06-02 14:33
【摘要】:正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国力日渐强盛,中国与国际社会交往日渐频繁,中国外交越来越受到国内和国际的广泛关注。在此过程中,中国外交的走向应该凸显大国的强势权力,还是应该重视软实力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即关于中国外交战略的"软"与"硬",成为了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两难选择。处理这一两难应该保持冷静的自省力和审时度势的创造性张力,沉着应付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
[Abstract]:......
【分类号】:D8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宫力;关于60年代毛泽东的外交战略思想与实践[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0年04期

2 曲星;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3 狄阳群;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初探[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陶季邑;论邓小平的“韬光养晦”外交战略[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赵常伟;浅论邓小平外交战略的基本思想[J];发展论坛;2002年05期

6 游明谦;新时期的越南外交战略:调整与重构[J];东南亚纵横;2002年Z1期

7 刘莹新;与“世”俱进 有所作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发展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J];党政论坛;2003年05期

8 吉珊珊;德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外交战略探析[J];西亚非洲;2003年03期

9 张云筝;“三个代表”——冷战后我国外交战略的指针[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郑瑜;论江泽民的伙伴外交战略[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伟伟;;从内政与外交互动的角度看新中国的外交战略与国内经济建设的发展[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浦启华;;韬光养晦与积极的外交战略[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郜非非;;新中国六十年外交战略发展过程及启示[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宋冰;;论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A];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郭伟伟;;新中国60年外交战略选择与经济建设关系研究及启示[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1)[C];2009年

6 熊光楷;;中文词汇“韬光养晦”翻译的外交战略意义[A];公共外交季刊2010夏季号(总第2期)[C];2010年

7 钮菊生;;新中国三代领导人外交战略思想比较研究[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8 戴德铮;;“冷静观察”等28字方针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A];思考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C];2005年

9 浦启华;;和谐世界与中国的外交战略 中国未来新的战略态势——三环外交[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屈彩云;;日本环境ODA的战略发展探析[A];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借鉴与创新——2011年博士论坛[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军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日本“近视”外交战略是作茧自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系暨政经所特聘教授 宋镇照;李克强访印的外交战略意涵[N];东方早报;2013年

3 北京商报记者 韩哲 赵毅波;莫迪外交战略浮出水面[N];北京商报;2014年

4 金嬴;日本迷失外交战略[N];东方早报;2005年

5 周戎;印度不愿充当他国外交战略的工具[N];光明日报;2008年

6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李永群;欧盟酝酿新时期外交战略[N];人民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宁惠;我市举行外交战略暨国际形势报告会[N];张家界日报;2010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未来30年外交战略考验中国智慧[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9 刘勃;从水火到水乳——毛泽东的外交战略思路新探[N];秦皇岛日报;2011年

10 记者 魏恒;主动服务国家周边外交战略 奋力开创我区开放合作新局面[N];广西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泽喜;毛泽东时代意识形态作用下的中国对苏对美外交战略[D];武汉大学;2011年

2 张键;冷战后中国东亚外交战略的学理分析[D];外交学院;2011年

3 刘德喜;美苏关于中国问题的纠葛和毛泽东的外交战略(1943—1949)[D];中共中央党校;199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磊;和平崛起中国的外交战略目标讨论[D];武汉大学;2005年

2 王伟伟;美国之音在美国外交战略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D];青岛大学;2006年

3 刘雅贤;论中国不结盟外交战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竹云;关于我国不结盟外交战略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雪姣;蒙古“多支点”外交战略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6 吴德玲;略论中国和平、发展、合作的外交战略[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周焱X;解析儒家和睦思想对我国外交战略的影响及实践创新[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包云波;中等强国的身份定位和外交战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9 刘宇;苏俄时期外交战略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2年

10 王衍达;韩国东北亚外交战略的演变及其动因[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91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491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a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