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重新审视地缘政治学: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9-06-03 00:22
【摘要】:作者在总结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上重新审视现有的地缘政治学理论,并提出构建科学的地缘政治理论的基本框架。地缘政治学理论众多,因而需要引入结构/过程、物质/观念这两组二分法考察和梳理各流派的理论和范式。科学的地缘政治研究不应该拘泥于范式和主义之争,而是基于问题导向,借鉴各类范式中的变量和逻辑。地缘政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非线性特性、时间效应和情境性则决定无法建立一个宏大的理论,更好的选择是在时空情境下建立实证的中层理论。实证的地缘政治理论需要以社会科学方法论为基础,在地缘政治研究中确立变量选择、理论设计和案例比较分析的基本方法。作者借助科学方法论,以一种"因素+机制"的框架,兼顾结构和过程层面的变量,通过分析17世纪后半叶英国、法国和荷兰的兴衰来展示上述分析框架的解释力:在西欧主要强国中,只有英国在结构和过程层面都获得成功,即兼具了较强的国家能力和高效的制度,而法国和荷兰则分别因为过于专制和国家能力不足而导致失败。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基金】:刘鸣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北亚地缘政治环境新变化与我国的综合方略研究》(课题编号:13&ZD05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8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秦亚青;;关系本位与过程建构:将中国理念植入国际关系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本英;英吉利民族与英帝国[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杨雪云;后现代社会理论对社会学的启示及其局限[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 汪才明;;和谐发展:发展伦理学的价值核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杨邦荣;;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文化机理及其实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吴学琴;;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矩阵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陶常梅,林国亮;略论“一边倒”外交政策下的中朝关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吕明,方罗来;法治是基本环境 德治是根本策略——统治阶级意志实现的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余吉生;论网络时代高校毕业生思想工作的着眼点[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李慧新;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特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冯帅鹏;;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地缘政治学探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解锟;英国慈善信托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熊文;新地缘政治经济框架的建模与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大川;约翰·理查德·格林《英国人民简史》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10 李作双;俄罗斯经济现代化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概念研究[J];东方论坛;2008年06期

2 何灵;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和平发展的地缘政治环境”研讨会综述[J];国际政治研究;2005年03期

3 拉祖瓦耶夫,赵思辛 ,黄德兴;论“地缘政治学”概念[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4年10期

4 苏浩;地缘重心与世界政治的支点[J];现代国际关系;2004年04期

5 王逸舟;生态环境政治与当代国际关系[J];浙江社会科学;1998年03期

6 科大卫 ,陈春声;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卓杰,李青,罗云平;政治地理学与地缘政治学的发展[J];前沿;2005年06期

2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思想史上的不同视角[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05期

3 许勤华;;评批判性地缘政治学[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01期

4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概念研究[J];东方论坛;2008年06期

5 丁凯;;地缘政治学概念及其特点意义[J];法制与社会;2009年19期

6 周骁男;;中国地缘政治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程铭;;政治地理学与地缘政治学的概念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07期

8 黄凤志;金新;;地缘政治学理论的困境与创新[J];国际论坛;2012年03期

9 拉祖瓦耶夫,赵思辛 ,黄德兴;论“地缘政治学”概念[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4年10期

10 齐甘科夫 ,李国海;地缘政治学:理性的最后避难所?(上)[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5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范美俊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教授;艺术界的“地缘政治学”[N];东方早报;2014年

2 刘家鸿 李双伍;古老而又年轻的地缘政治学[N];学习时报;2000年

3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概念与视角[N];学习时报;2005年

4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与大战略[N];学习时报;2005年

5 董君甫;俄罗斯的新欧亚主义[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吴士仁;阳光底下无新事[N];民营经济报;2011年

7 自治区党委党校副校长 讲师 牛治富 向龙飞;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稳边兴藏方略的新概括新发展[N];西藏日报(汉);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视角下的人——境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张小姝;地缘政治在美国外交事务中的地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魏圆圆;美国21世纪中东战略的地缘政治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4 史丽婵;英法争夺苏伊士运河控制权的地缘政治学分析(1854-1875)[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915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4915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f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