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试论反体系运动的变化及其前景

发布时间:2019-06-26 12:18
【摘要】:本篇论文首先从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入手,对世界体系理论的来源和世界体系本身的发展进行论述,从中找到世界体系发展到现在所产生的危机。沃勒斯坦是世界著名的史学家,也是国际关系理论流派的一个代表。但鲜为人知的是,沃勒斯坦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著名代表。他的反体系运动与现代世界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世界体系理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年鉴学派和发展理论。世界体系发展至今产生的危机包括劳动分工的不平等加剧;霸权国家的周期性衰落以及意识形态斗争的凸显。意识形态的斗争主要包含普世主义与种族主义的对立;阶级意识的对立和自由主义的危机。这些危机客观上为反体系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世界体系的发展也经历了五个阶段,现在正处在充满危机的时代。正是通过对世界体系的分析,作者得出了对反体系运动概念的界定。 反体系运动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传统的反体系运动、和1968年世界革命之后的新反体系运动。传统的反体系运动包括社会运动和民族运动两大内容,他们之间在革命性和国家导向问题上辩论等方面有共同特征。在传统反体系运动过程中,新左派也在不断反省,并且在1968年完成了对反体系运动的改革。1968年世界革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此以后,反体系运动有了新的内容,主要包括各种毛主义运动、新左派运动、国际组织的运动、世界社会论坛等,这些反体系运动开创了新的形式,开拓了新的思路。 但是这些反体系运动由于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在发展过程中遇到新的困境。要解决这些困境,除了进行理论上的纠正之外,还要在实践上进行战略的调整。这些调整不仅对于反体系运动本身有所助益,对沃勒斯坦所说的建立新的世界体系也是巨大的鼓舞和帮助。? 总之,反体系运动理论的产生及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不仅是世界体系发展的结果,也是蕴含了沃勒斯坦对人类深刻的人文关怀。对反体系运动困境的解决,也是对人类解放和发展困境的解决。
[Abstract]:Starting with Wallerstein's world system theo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rigin of the world system theo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system itself, and finds out the crisis aris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system. Wallerstein is a famous historian in the world and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theoretical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ut little is known that Wolestan is also a famous representative of Western Marxism. His anti-system movement and the modern world system are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 The theory of world system originates from Marxism, yearbook school and development theory. The crisis aris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system up to now includes the aggravation of the inequality of division of labor, the cyclical decline of hegemonic countries and the prominence of ideological struggle. The struggle of ideology mainly includes the opposition between universality and racism, the opposition of class consciousness and the crisis of liberalism. These crises objectively created conditions for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nti-system move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system has also gone through five stages, and now it is in an era of crisis. It i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world system that the author obtains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anti-system movement. The anti-system movement has gone through three stages, namely, the traditional anti-system movement and the new anti-system movement after the 1968 world revolution. The traditional anti-system movement includes social movement and national movement, and they shar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ebate on revolutionary and state-oriented issues. In the process of the traditional anti-system movement, the new left is also constantly reflecting, and completed the reform of the anti-system movement in 1968. The 1968 world revolution was an important turning point. Since then, the anti-system movement has new contents, including various Maoist movements, the new left movement, the movement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he World Social Forum, and so on. These anti-system movements have opened up new forms and opened up new ideas. However, due to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asons, these anti-system movements encounter new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difficulties, in addition to theoretical correction, but also in practice to carry out strategic adjustment. These adjustments are not only helpful to the anti-system movement itself, but also to what Wallerstein says is a great encouragement and help to build a new world system. In a word, the emergence of the theory of anti-system movement and its own development process are not only th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system, but also contain Wallerstein's profound humanistic care for human beings. The solution to the dilemma of anti-system movement is also the solution to the dilemma of human liberation and developmen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8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向阳,江波;所知“世界体系理论”的讹传与批判[J];学术研究;2004年11期

2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王彦伟;;资本主义结构危机[J];科学社会主义;2011年01期

3 张骥,齐长安;沃勒斯坦世界体系论评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11期

4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路爱国;反体系运动在今天意味着什么[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1期

5 杨恕;;世界体系转型中的“反美主义”及其意义[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南方朔;;世界体系的确出了问题[J];南风窗;2011年09期

7 李川;;和谐世界视阈下的国际恐怖主义问题研究[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范宝舟;经济交往与世界体系——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的哲学评析[J];学术论坛;2002年02期

9 余伟民;“强大国家”与“先进国家”——关于大国崛起两重含义的辨析[J];国际观察;2004年05期

10 柯雪青;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主要特点[J];科学社会主义;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苑华;;中国崛起:后美国世界的希望——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中国观[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2 黄仁伟;;大国崛起道路的历史比较[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3 余伟民;;十月革命与20世纪——关于十月革命世界历史意义的再思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4 俞新天;;亚太地区的发展前景及中国的作用[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5 董正华;;科学、生产力、现代化的本质与“未来景象”[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张士楚;;论19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念[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7 尹鸿;萧志伟;;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与中国电影的发展[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8 杨晓生;;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体育现代化思想演进[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9 丰子义;;全球化与唯物史观研究范式[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丰子义;;全球化与唯物史观研究范式[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苑华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把握 深化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耶鲁大学社会学系高级研究员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马俊;萧条·混沌·世界体系的死与生[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3 吴石川;品牌是面旗帜[N];经理日报;2009年

4 国际关系学者 周庆安;中国的大国之路:一场未完成的革命[N];东方早报;2008年

5 中国政法大学 任洪生;资本困境还是制度困境?[N];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王瑞彬;中美亟待协调相互认知[N];光明日报;2010年

7 路爱国;欧洲2057年[N];中国经营报;2007年

8 ;生活在后美国世界[N];解放日报;2007年

9 维舟;一粒砂糖凝结几百年历史[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10 任远;气候问题与发展方式变革[N];解放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晶;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梳理·国际视野·启示价值[D];吉林大学;2010年

2 龙向阳;世界体系中的华侨华人与国际关系——一种历史的分析与反思[D];暨南大学;2003年

3 江华;世界体系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辛宇;沃勒斯坦理论中的时空观念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5 周树春;全球治理和目标建构的新范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6 刘小军;关于当代中国海权的若干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7 石霓;观念与悲剧[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8 周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复旦大学;2005年

9 花勇;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社会学思想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10 邹彩霞;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困境与出路[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璐;试论反体系运动的变化及其前景[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张俊平;论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鹏;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简论[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1年

4 梁晓雪;论沃勒斯坦自由主义批判理论[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李惠丹;萨米尔·阿明的不平等发展理论述评[D];华侨大学;2012年

6 周芬;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的公正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黄永祥;国家理论:马克思与吉登斯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高妍;科学技术在世界政治中的约束价值[D];吉林大学;2006年

9 张惠锋;黑暗中的狂欢[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10 余居道;近代美国来华传教士与东方主义化的中国形象:世界体系中的意识形态霸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061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5061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8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