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弃权票行为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8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启荣;;国际格局变化与安理会改革[J];当代世界;2011年05期
2 陈伟雄;;趣谈1994年的安理会[J];世界知识;1995年08期
3 徐军华;;论联合国安理会在国际刑事法院启动机制中的作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秦轩;;夹缝中的联合国驻黎部队[J];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29期
5 张学兵;;浅析联合国在达尔富尔的维和行动[J];学理论;2011年18期
6 陈传伟;李伯军;;索马里海盗、普遍管辖权与集体安全[J];社科纵横;2011年07期
7 ;大事记[J];世界知识;1990年20期
8 ;大事记 1992年[J];世界知识;1992年21期
9 郑启荣;;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新发展[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10 刘德敏;;‘蓝盔’部队的困惑——索马里局势综述[J];国际展望;1993年1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亚楼;国际经济制裁:历史演进与理论探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2 游博;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志东;新保守主义与冷战后的美国外交政策[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5年
4 杨值珍;冷战结束以来的中印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5 杜学文;作为人权的和平权[D];苏州大学;2010年
6 孙洪魁;东北亚格局与我国战略构建[D];吉林大学;2006年
7 夏立平;全球化时代国际体系的演变与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少华;后冷战时期东盟在亚太区域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张东宁;冷战后世界秩序的变化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陈先才;当代国际危机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旭明;冷战后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弃权票行为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2 唐沁;东西方关于冷战问题的文本差异分析[D];外交学院;2009年
3 刘蒸蒸;相对获益视角下的联合国安理会扩大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杨娜;冷战结束以来的波俄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5 牛健;美国新闻署:产生的理由 消失的根据[D];吉林大学;2007年
6 林丽清;冷战后英美“特殊关系”的特点(1991-2006年)[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林;冷战后恐怖主义的新特点及防范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孟祥臣;冷战后国际组织中的中国国家利益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9 苗苗;从塔迪奇案看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建立的合法性问题[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10 潘德锋;美澳同盟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77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577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