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中印和谐外交的构建及前景展望

发布时间:2020-03-25 08:43
【摘要】: 新世纪,在对国内、国际形势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胡锦涛提出了“和谐世界”和“和谐外交”理念。新德里正是中国和谐外交首个“试验田”。 印度是中国山水相连的邻邦,随着印度在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的发展,印度已崛起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中印两国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出现过兵戎相见的局面。这种情况,并不符合两国的长远利益。中国政府希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印度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加强与印度合作,进而改善与印度的关系,为我国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周边环境。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印度已于2005年4月11日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是中国睦邻外交的重大成就。 目前,两国正处在历史的最好阶段。正是基于这种有利背景,本文按章节分析了:中印构建和谐外交的可行性;构建的和谐因素和非和谐因素;构建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途径;并对中印和谐外交的美好前景作了初步展望。就目前而言,这一前景的载体即为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未来发展前景。因此文章最后,着重在分析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探讨研究了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未来发展前景。可以预见,两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必将进一步加强。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822.35.2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占广;;和谐外交理念与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03期

2 吴坚;陈雷雷;;和谐外交:中国外交新时代[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年05期

3 俞可平;;和谐世界与全球治理[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4 李娟;葛茂林;;和谐世界的中国视角[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熊薛芬;;从和平到和谐:中国外交理念的新发展[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1期

6 刘雪莲;;论全球治理中和谐世界的构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7 范明英;孙增超;;世界和平发展理念的中西对比分析——以“民主和平论”与“和谐世界”理念为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孙玲;;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到和谐世界的发展[J];邢台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房广顺;唐彦林;;和谐世界理念与和谐世界的实现途径[J];理论前沿;2007年11期

10 胡文涛;;解读文化外交:一种学理分析[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明干;;新思维 新目标 新举措——中国积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张惠敏;黄少英;;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构建——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韩源;;共建和谐世界——全球化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新战略[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高宁;;国际法与构建和谐世界[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5 徐佳君;;文化与制度互动视角下的中国“软力量”——兼论以“和谐世界”为旨的和平发展战略[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杨晓东;陈辉;;简析“和谐世界”的理论基础及其现实意义[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余丽;;从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看和谐世界的建构[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孙章季;;国际法与和谐世界的构建[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9 张雷;;“和谐世界”理念——中国在全球化与现代化背景下的理性选择[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刘建飞;;和谐世界理念与中国和平外交[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小平;全球治理民主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2 于营;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于海洋;帝国主义批判与世界国家的规范性探讨[D];吉林大学;2008年

4 杨永生;中国文化产业作用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苏云婷;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世界秩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明庭权;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台湾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毅;国家间权力妥协:概念、历史和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周树春;全球治理和目标建构的新范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桑巴特(KEM SAMBATH);中国的“和谐世界”政策及其对中国—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启示[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刘衡;国际法之治:从国际法治到全球治理[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传信;中印和谐外交的构建及前景展望[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斌;均势理论与构建和谐世界[D];南昌大学;2008年

3 关军;国际法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作用[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4 王忠林;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义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5 刘卓;论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局限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6 李晓琳;论全球化进程中的“和谐中国”与“和谐世界”[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7 孟宪波;后冷战时期世界社会主义研究[D];聊城大学;2009年

8 姜稷维;全球化的意识形态陷阱[D];河南大学;2009年

9 邬宗国;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10 高鑫;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溯源及实践意义[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996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5996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8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