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东盟外交与亚欧会议

发布时间:2020-04-20 10:42
【摘要】: 本文运用案例实证法,以东盟在亚欧会议的举办、亚欧机制的形成及其运转中的作用说明:弱国也可以有外交。本文认为:东盟外交是推动亚欧会议发展的主要力量。首先,东盟从平衡大国的战略出发,促成亚欧会议召开;其次,东盟通过不断协调立场、积极寻求共同利益,推动亚欧会议稳步前进;第三,东盟根据自身偏好为亚欧会议运作机制定调,并进一步调谐机制,使之符合自身及亚欧会议发展的需要。 东盟外交在亚欧会议中取得的成就,进一步肯定了亚欧会议的价值,也驳斥了“弱国无外交”观念,向人们证明:弱国不但有外交,而且外交可以成就弱国,使之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认识亚欧会议中的东盟外交不仅有助于丰富我们对外交理论的理解,而且对中国发展跨区域合作同样富有启示,能为其提供一种政策思路。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81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世界经济与政治大事记[J];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6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士新;;中国在亚欧会议中的战略选择[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2 管建华;;文化策略与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思考[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3 孙善麟;康莉;;繁华盛景中的人性呼唤——浅谈展会管理的问题与对策[A];烟台中心城市发展研究[C];2007年

4 朱天祥;;地区间主义参与全球治理:霸权如何起作用[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亚欧会议[N];人民日报;2001年

2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周满生;建立亚欧会议教育区[N];中国教育报;2011年

3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所长 冯仲平;欧洲 战略所向[N];人民日报;2008年

4 前中国亚欧会议高官、大使 王学贤;亚欧会议的回顾与展望[N];人民日报;2010年

5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 侯若石;亚欧会议迎接新世纪[N];人民日报;2000年

6 ;亚欧会议简介[N];国际商报;2003年

7 戴炳然;参与亚欧会议 中国当有作为[N];解放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傅旭明;亚欧会议的“乱麻”怎么理?[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9 龚永泉;第三届亚欧会议不同信仰间对话会议闭幕[N];人民日报;2007年

10 冯仲平;亚欧会议也要创新观念[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肖斌;一致与冲突:东盟与欧盟经济政治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卢光盛;地区主义视野中的东盟经济合作[D];复旦大学;2006年

3 王微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及模式选择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朱天祥;冷战后欧盟对东亚的双层地区间外交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巧玲;东盟外交与亚欧会议[D];暨南大学;2009年

2 苏颖;区域间主义与亚欧会议[D];外交学院;2011年

3 房玲;冷战后亚欧多边合作及其机制的建立与成效[D];山东大学;2008年

4 房朝月;亚欧会议困境初探[D];暨南大学;2007年

5 翟晨灼;地区间主义视角下的亚欧关系[D];山东大学;2009年

6 周茂晓;浅析亚欧会议[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7 刘静;冷战后东盟对欧盟战略[D];暨南大学;2007年

8 赵卫国;论新闻翻译中的变译现象[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银华;区域性贸易协定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10 郭萍;东亚地区认同分析[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344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6344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2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