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安全观:差异及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21 00:58
【摘要】: 本文在对安全观的概念、特性、不同国际关系理论流派的安全观等基本概念和理论的介绍和界定的基础上,回顾了中美两国安全观发展的历史以及存在的差异,并总结出影响两国安全观形成的各种因素。本文通过以台湾问题为例进行分析,得出两国安全观的差异对两国对外政策的制定有一定影响作用的结论。另外,还通过对中日关系、中国与东盟关系、朝鲜半岛和平问题以及东亚地区安全合作中美国因素的分析,总结出两国安全观的差异对东亚地区的安全也有直接的影响。尽管中国和美国的安全观有着一定的差异,,但两国安全合作的空间越来越大。为了推动中美合作的发展,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820;D871.2
本文编号:2635169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820;D8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庞东梅,李德芳;安全观发展的深层次探析[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杜玉华;论三代领导集体国家安全观的继承与发展[J];重庆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3 曹云华;九一一事件以来美国与东盟的关系[J];当代亚太;2002年12期
4 吴献斌;布什政府对台政策的特点及其原因[J];当代亚太;2004年03期
5 马仲可;朝核六方会谈:危机和机会[J];东南亚研究;2004年01期
6 门洪华;关于美国大战略的框架性分析[J];国际观察;2005年01期
7 陈泰锋;中美贸易摩擦根源的反思[J];国际经济合作;2005年09期
8 庞中英;论中日关系中的美国因素[J];国际经济评论;2002年Z3期
9 王缉思;;中美外交决策的国内环境比较[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1期
10 曹云华;在大国间周旋——评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忆薇;冷战以来美国的安全战略和安全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孔凡河;冷战后中国新安全观论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郝宁;德国新安全观探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3 陈永超;乔治·W·布什政府安全观研究[D];外交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26351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635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