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德国新安全观探析

发布时间:2020-05-14 14:58
【摘要】:冷战后世界安全环境的变动以及地区安全结构的重塑造成了传统安全的变异以及非传统安全的爆发,在此情况下,塑造新安全观的提法在各国呼之欲出,作为战败国和曾处于冷战锋线上的德国,其后冷战时代的新安全观更是备受瞩目。本文拟从历史考察和现实背景两个层面分析德国新安全观得以构建的基础,阐述并分析德国新安全观的内涵和外延,概括德国新安全观的特点及其本质并对其做出客观评价。依照时间上的逻辑,本文主体部分将沿着“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路线逐步展开。 第一、二章笔墨浓重地回答了德国新安全观何以衍生这一全文头等重要的问题,文章认为,尽管历史因素和现实情况对于新安全观形成的意义不尽相同,但无疑都具备一定的解释力,两者合力才能够完整揭示新安全观的形成缘由。第一章着力于揭示德国新安全观中的历史沉淀因素,而这一漫长的历史又以二战为中轴划分为两部分:传统安全观和冷战时期安全观。在传统安全观一节中,历史文献研究的结果表现为经久作用于德国安全观的诸多要素:地缘环境,世界主义和民族主义,军国主义等,尽管时至今日它们仅能造成些许隐性和间接的影响;而由于时间距离的关系,经过冷战时期所传承下来的机制和意识遗产可以更为直接地作用于新安全观,它们确定了联邦军体制以及在欧洲框架内发展德国军力的系统框架,同时也培养了德国社会广泛的克制文化和合作精神。第二章客观地分析德国新安全观形成的现实环境。与第一章纵向的线索不同,本章的写作依照领域层次横向铺开。首先是国际因素的分析,依参与主体数量和地域范畴大小,依次是世界安全格局及相互依赖趋势、欧洲安全态势以及大国双边安全关系,文章分析了德国在多层次的国际环境中所面临的积极与消极、缓和与紧张的因素,正是这些因素基本确定了德国新安全政策的目标和过程;当然,国内因素,尤其是法治体系、政党和舆论等力量亦不容忽视,事实上,它们通过各种渠道也在不断修正着德国的新安全观。 第三章采用陈述和说明的体例,主要通过对各种德国有关安全方面的官方资料的分析以及学者的论述对德国的新安全观做出总结和归纳。尽管中德两国对于安全观这一概念的外延理解有所差异,但总体而言德国的新安全观仍可大致被划分为安全概念、安全目标、安全利益、安全战略、安全结构和安全手段六大部分。其中,对于安全概念、安全目标的阐释基本参照了德国学者迪特·维勒斯豪夫等人的论述;而对安全利益和安全战略的理解则依托于德国政府的官方文件和白皮书;安全结构和安全手段是本章的写作重点,它们具体展现了德国安全观外在的实施状况,如今,德国已经建立了国内、欧洲、国际网 WP=5 状安全结构,同时拥有联邦军、同盟国、发展援助政策和国际组织四项捍卫安全的手段。 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本文最后一章对德国的新安全观做出评价,一方面概括德国新安全观中的积极因素,如集体安全意识、完整性和层次性、时间和领域间的关联性以及高度的弹性,另一方面也指出新安全观获得实施的种种内、外部局限性,包括国内政治纷争、军队建设困难、历史包袱和集体安全合作实施的具体障碍等等。最后,文章提出德国应发挥自冷战后积累起来的集体安全合作以及经济带动政治等经验,按部就班地部署实施其新安全观。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D851.6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丽;中美安全观:差异及影响[D];暨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635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6635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6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