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核问题及其利益攸关方的政策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81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扬;在利益与协调之间:朝核问题与中美关系[J];国际观察;2005年01期
2 江涛;中国西部社会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选择的战略思考[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0年05期
3 兰芳;;党内监督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选择[J];理论研究;2006年01期
4 王玉国;;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原因分析及对策选择[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5 李巧玲;周琦;;中美危机管理——以朝核危机为例[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郭庆然;;企业年金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对策选择[J];理论探索;2010年01期
7 和平;2003年国际政治综观[J];新视野;2004年01期
8 姜运仓;当前朝美关系的博弈分析[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张雁虹;钱文华;;中国在六方会谈中的作用探析[J];世纪桥;2009年09期
10 朱锋;;二次核试后的朝核危机:六方会谈与“强制外交”[J];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景成;于平;;吉林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的制约因素和对策选择[A];回首50年 展望新世纪——吉林省纪念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1999年
2 凌宁;;加入WTO,中国政府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选择[A];江苏省政治学会2001年会文集[C];2001年
3 苏娅;刘伟;张发达;;辽宁省结核病流行趋势及二十一世纪最佳防治对策选择(摘要)[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4 石卓成;;加快南宁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选择[A];加快发展广西农业产业化研讨会暨广西农业经济学会第四次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1年
5 王利群;赵永连;;壮大地方财力的对策选择[A];黑龙江县域经济发展研究[C];2004年
6 王爱兰;;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的对策选择[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专辑[C];2006年
7 田宝强;;黑龙江森工老工业基地发展分析及对策选择[A];黑龙江省林业经济学会2004年年会暨第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吴玉富;;广西民族中职学校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的策略探究[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陈呈任;;城市再发展的人文思维——高雄市的昨日、今日、明日[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翟振新;方仲平;张晓东;;山西扩大内需的效应、难点及对策选择[A];山西省第七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 詹小洪;朝核危机背后再现中国筹码[N];中国经营报;2009年
2 邱震海;朝核危机下一步怎么走?[N];亚太经济时报;2003年
3 刘杰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的对策选择[N];经济日报;2002年
4 邱震海;朝核危机的下一步[N];经济观察报;2003年
5 蔡建;朝核危机趋缓和,究竟谁得分?[N];解放日报;2008年
6 樊吉社;建立互信是关键[N];人民日报;2009年
7 燕玉叶;人道主义援助:朝鲜百姓的“生命线”[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
8 倪峰;透过大选看美国外交政策的走向[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9 王春;朝核危机与中国安全[N];经济观察报;2003年
10 毕鉴亭;不良资产处置的对策选择[N];金融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俄罗斯经济转轨中的美国因素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2 杨丽;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货币供给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3 陈宗权;中美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互动之研究(1950年至今)[D];复旦大学;2008年
4 程晓勇;国际核危机及其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5 肖f^;权力、制度与文化[D];吉林大学;2006年
6 燕玉叶;购买“和平”:冷战后美国对朝鲜的经济援助[D];复旦大学;2008年
7 陈先才;当代国际危机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严怡宁;国家利益视野下的美国涉华舆论[D];复旦大学;2008年
9 刘志生;西部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0 常永华;公共危机管理视阈下的西部地方政府执政能力与评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渊博;美朝核危机博弈[D];暨南大学;2010年
2 胡斌;重复囚徒困境视角下的两次朝核危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郑丽慧;朝核问题与中国政府的对策述评[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4 何静文;朝鲜核问题及其利益攸关方的政策选择[D];吉林大学;2008年
5 郑琪;试析第二次朝核危机解决中的中美合作[D];外交学院;2010年
6 李盈懿;中国政府在历次朝核危机中的外交政策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7 朱杰进;六方视野中的朝核危机[D];湘潭大学;2004年
8 张保辉;中国在朝鲜战争和朝核危机中外交战略比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池云霞;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问题解析与对策选择[D];河北大学;2005年
10 金凯;改进朝核危机解决模式的设想[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96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696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