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周边环境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13 12:23
【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历史性命题,为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提供了方向指导,改革开放的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准备了条件,抓住了时机。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整合国内各方面的力量,也需要整合国外各方面的力量。当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加强,相互依存也在加深,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不可能脱离国际社会的影响而孤立推进,良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将有利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本文以研究和谐社会构建为立足点,从分析周边环境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入手,结合中国周边环境的现实来探讨和分析周边环境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最后对如何营造和谐周边提出战略思考。 本文除了前言和结语,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理论基础,是和谐社会理论概述。文章首先分析了“和谐社会”理论渊源,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中挖掘“和谐思想”,并从国际国内两方面指出构建和谐社会是对现实的反思。接着文章对“和谐社会”内涵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进行了层层深入的分析,指明了两者的相互关系。最后阐述了“和谐世界”相关理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相互关系及“和谐世界”的国际影响。这一理论是“和谐社会”理论在国际层面上的延伸,符合世界转型的目标,将对中国近中期国际战略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一个重点部分,着重说明了和谐社会与和谐周边的关系。文章首先从理论、现实、国际三个层面论述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尤其指出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在国际层面上的深远意义,指明构建和谐社会是营造良好周边的基础和保证。接着,文章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描述了中国周边外交的历史,从中得出经验和教训,并结合当前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状况论述了良好的周边环境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且分析了在当前全球化的进程中,良好的周边环境将会怎样有利于整合各种资源以有利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最后,文章从领导力量、经济基础、科技发展、群众基础四方面论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周边是完全可能和可行的。 第三部分也是文章的重点,在本部分中,作者论述了中国周边环境的现状及其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在这部分当中,作者避免了史实化的列举,而是采用了分析并分类归纳的方法,使内容看起来更加清晰,更具说服力。文章主要论述了三个大问题:在政治方面,中国与周边各国的关系愈加和谐,但“中国威胁论”依然有市场;在经济方面,我国利用周边地区经济一体化提供的机遇,充分发展了同周边各国的经济合作,推动了我国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但不可否认的是,经济摩擦同时存在;安全环境方面,总体稳定的局面有利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但局部动荡也会影响到我国。本章通过对其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两方面论述使文章更加条理。此外,本部分还涉及到诸如“边界问题”、“南海争端”、“反恐问题”等热点问题的探讨。 第四部分是对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周边环境的战略思考,在这部分中,作者首先提出了相关的五种周边战略模式,通过对比分析选出适合中国当前状况的周边战略模式——综合型周边外交战略。其次,作者论述了营造良好周边环境的三大外交措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政治发展战略;交流合作与“睦邻、富邻”的经济发展战略;构建安全机制,营造睦邻环境的安全战略。最后,笔者以亚太为落脚点,论述了中国应积极参与和主导区域合作,以稳定周边。 在结语部分,笔者以胡锦涛的讲话总结全文,为全文奠定基调。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胡锦涛的建议为我们构建和谐周边指明了方向。只要是我们牢牢把握、努力遵循这一方向,我们就一定能营造出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周边环境。随着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的不断推进和我国现代化建设深入发展,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820
本文编号:2753465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820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金哲君;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534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753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