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霸权与冷战后国际秩序的建构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D871.2;D8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召颖;;美国霸权、均势与美国大战略——《美国无敌:均势的未来》评介[J];美国研究;2007年02期
2 李滨;伊拉克战争对国际秩序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6期
3 仇华飞;;国际秩序变迁中的中美亚太战略选择[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陈积敏;;美国对中国崛起的认知和反应[J];和平与发展;2009年01期
5 谭世强;王荣;;试论金融危机后美国在国际秩序中的地位[J];亚非纵横;2010年05期
6 蒲晓宇;;中国与国际秩序的再思考:一种政治社会学的视角[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01期
7 李怀义;冷战后的世界秩序[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04期
8 陈凤英;;G20与国际秩序大变局[J];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11期
9 李清津;冷战后时代终结了吗?——当前的国际秩序与中国的政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02期
10 陈江玲;如何认识冷战后的美国霸权主义[J];岭南学刊;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宇辉;安国胜;;单极霸权的忧思——析美元与美国霸权的扩张[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王公龙;;和谐世界:国际秩序的新构想和新范式[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3 卢静;;发展中国家与全球治理[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张乃根;;简论国际法在规范国际秩序中的作用[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5 汪段泳;;想象中的帝国与帝国的想象——从“帝国电影”中看美国霸权外交的社会民意基础[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6 张晓京;;论凯尔森之和平架构与21世纪的国际秩序[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7 廖大珂;;中葡关于满刺加问题的交涉及其影响[A];“睦邻友好”郑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公龙;;权力转移及其对世界政治发展的影响[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9 冯绍雷;;中美俄三边关系与新世纪国际秩序的重构[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10 沈逸;;信息技术革命、跨国信息流动与舆论塑造[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洁宇;失序的世界和金融危机[N];华夏时报;2009年
2 袁智兵;中国应担当怎样的国际角色?[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3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包瑞嘉 早报记者 马毅达 采访整理;美国必须决定是否能成为中国的伙伴[N];东方早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程晖;国际秩序“舞台剧情”变得复杂[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5 本报评论员 徐立凡;中俄峰会推动两国关系迈上新高度[N];华夏时报;2006年
6 记者 王鹏权;构建多元世界 抵制美国霸权[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7 记者 王建华 李云路 查文晔;“无解”的美债危机动摇美国霸权[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8 [美]理查德.B.杜波夫/文 王宏伟/译;美国霸权的衰落[N];社会科学报;2004年
9 本报专稿 薛雨闻;美国霸权走向衰弱?[N];世界报;2009年
10 记者 郑焕清;建立国际秩序是各国共同课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耿焕;后冷战时期美国霸权战略的转型[D];复旦大学;2009年
2 阮宗泽;国际秩序的转型与东亚安全[D];外交学院;2005年
3 俞沂暄;国际秩序转变背景下的威尔逊主义:起源、政策和影响[D];复旦大学;2003年
4 王松霞;美国霸权与古巴革命[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吴锦标;国际法与国际秩序[D];山东大学;2006年
6 刘阿明;布什主义——关于美国新帝国战略的一种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蔺运珍;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法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庄悦群;可持续发展位与当代国际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9 李亚敏;海洋秩序在国际秩序变迁中的地位与作用[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10 房奕;东亚国际秩序瓦解过程中的中古各国关系[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琳;美国霸权与冷战后国际秩序的建构[D];武汉大学;2005年
2 贾琼;美国霸权的基础[D];外交学院;2005年
3 尚林霖;文化规范与美国霸权护持[D];吉林大学;2012年
4 彭金星;冷战后时代战争与国际秩序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巴信勇;美国霸权的解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向娜;后危机时代东亚地区国际秩序的重构[D];山东大学;2011年
7 马艳;美国新衰落论评析[D];南京大学;2011年
8 周海峰;后冷战时期美国对联合国改革的政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姜延迪;文化霸权:美国霸权的挑战与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楚平;经济全球化与美国霸权[D];河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61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761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