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论联合国改革的焦点问题

发布时间:2020-07-18 16:24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安理会的代表性和否决权是联合国改革的焦点问题并回答其成为焦点的深刻原因。 现实问题的探讨不能离开历史渊源的挖掘,所以笔者首先回顾了联合国改革的历史背景,即联合国改革问题不是一个新问题。冷战后,联合国日益暴露其机制的滞后性,特别是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使联合国改革更加紧迫。由于联合国面临的挑战范围广泛,因此改革的内容必然丰富多样。但当前几乎所有的注意力都聚焦在安理会的代表性和否决权问题,仿佛安理会的改革就是联合国的改革。 本文通过比较当前国际关系理论的各自特点,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用现实主义的理论来解释安理会改革成为焦点的原因更加清晰明确,并从这一理论出发阐释安理会改革对世界新秩序的影响,即安理会的重要地位→获取权力→主导世界格局→规则制定权→形成世界新秩序。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813.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得刚;;国际关系三大主流学派的权力观及其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王华斌;从伊拉克战争看美国国际政治战略的演进[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3 王存奎;略论中国近代外交思想中的均势观[J];安徽史学;2003年04期

4 刘艳房;;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的调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姜丽丽 ,周士新;浅析美国和伊斯兰世界的矛盾根源[J];阿拉伯世界;2004年06期

6 马丽蓉;;伊盟、伊合与中国中东人文外交[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2年03期

7 周博文;国家主权的相对性与绝对性[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8 常笑;;从《君主论》看现实主义[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桑雷;;全球化视角下霸权思想的理性思维[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侯发兵;王安平;;国际冲突的蛛网模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连春;;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现有体制的挑战[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孟庆宝;;评析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文化因素[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3 束必铨;;从三代领导集体看中国国家安全观之演变[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4 刘志云;;中国国际法学的繁荣之路:一种引入国际关系理论分析的路径[A];“2020年的国际法”暨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孙章季;;国际法与和谐世界的构建[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6 李杰豪;;国际和谐与国际法的“系统平衡论”——权力、利益与道德的范畴[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7 朱萌博;马睿;;老子思想在当代国际政治领域中的影响力[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向丽华;;对问题导向研究倾向的评估——以对外援助研究为例[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9 张雪鹏;;利益、权力、机制和认同:国际反恐合作的多维分析[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10 王新龙;;国际安全合作:一种安全哲学视角的解读[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向丽华;经济援助外交“杠杆”建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熊文;新地缘政治经济框架的建模与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维余;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法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娟娟;合作与纷争:艾森豪威尔时期美英核关系考察[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7 罗向阳;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燕军;二战后中东地区的军备竞赛与军备控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王勇;东亚共同体建构中的“美国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策;分析折中主义与后冷战时代东亚安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琪;冷战后国际格局变迁与蒙古外交政策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常笑;中日邦交正常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纯;简析冷战时期苏联对阿拉伯国家文化战略中文化认同的缺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李立;影响以色列和土耳其关系的因素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顺;海合会国家对美、中外交政策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皓;论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国家形象的优化[D];湘潭大学;2010年

8 彭震;“中国威胁论”——影响与对策[D];湘潭大学;2010年

9 易方立;跨境民族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甘湘武;中国与尼日利亚双边投资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611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7611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5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