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冷战后国际干预的特点及其规制
发布时间:2020-08-25 16:26
【摘要】: 冷战结束以来,伴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及国际安全的需要,国际社会中干预的现象迅速增多,并进而成为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国内对国际干预的研究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并且在对国际干预概念及行为的认定上存在有模糊之处。本文在从理论上界定了国际干预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社会中国际干预的现象,重点考察了冷战后国际干预的特点,目的是说明后冷战时代国际干预存在的现实合理性和合法性,另一方面,结合当今的全球政治、尤其是刚刚爆发的伊拉克战争来分析,国际干预的消极因素也大量存在。因而,笔者把对国际干预进行严格规制,以限制其消极因素,使之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作为本文的第二个重点。 正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旨在交待国际干预的概念及其演化轨迹。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干预现象的增多,国际干预一词也频频见诸报端,但对“国际干预”这一概念,理论界尚没有明确的界定,往往与“干涉”混为一谈。该部分通过分析冷战后国际干预行为的法理依据,使其与干涉行为进行比较研究,归纳出国际干预的概念,确定了本文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在此框架内,又分析了国际干预的生成因素及演化轨迹,以说明国际于预是近代以来、国际社会形成以后的现象,并且每一时期的国际干预都与时代背景有密切的联系,带有时代特征。 第二部分,该部分归纳了冷战后国际干预的主要特征:国际组织成为冷战后实施国际干预的重要载体;集体安全体制下的干预行为成为冷战后国际干预的重要形式;经济制裁取代军事手段成为冷战后国际干预的重要手段;冷战后国际干预范围的广泛化;冷战后国际干预借口的道德化。在分析特征的同时,笔者认为,冷战后的国际干预与两极格局解体、相互依存态势增强、整个世界出现合作与大国协调特征相一致,所蕴含的理性因素大大增加,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影响,其消极因素也大量存在。 第三部分,进一步分析了国际干预所面临的困境:笔者认为,国际干预从理论上来讲是尊重国家主权的,是对主权滥用的一种反制,因而国际干预对国家主权所构成的限 制是合理的,但是现实的国际社会中缺乏普遍的价值观和标准这些国际干预赖以实施的 思想基础,国际组织本身没有实施国际干预的力量,而是依赖主权国家、主要是一些大 国的参加,这就使得国际干预在能否实施以及如何实施的问题上往往陷入“大国化”,从 而对受干预国的主权构成损害。而要使国际干预摆脱困境、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笔者 认为,应在国际法的框架内对其进行严格规制,即通过有关国际干预领域国际法的编纂, 使各主权国家所转移的干预权真正体现国际社会的意志,代表国际社会的利益,而不是 集中于少数大国之手。对国际干预的严格规制要坚持以下两原则:在秩序优先的前提下 兼顾正义;即使是纯粹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国际干预也只能作为不干涉原则的一个例 外。在国际干预的具体实施层面上,要保证干预动机的正义性;干预主体的合法性;避 免干预手段的军事化;体现干预结果的有效性。在实施国际干预的程序设计上,要完善 调查程序;完善抉策机制;启动监督程序。 结束语,结合刚刚爆发的伊拉克战争,用事实说明了对国际干预进行严格规制的必 要性,目的不在于要否定国际干预这种形式,而是要说明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 正确区分和对待不同类型的国际干预,为人类21世纪的和平与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D815
本文编号:2803924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D815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萍;主权观念的缘起、变化及其遭遇的挑战[D];暨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039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803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