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减贫战略框架下日本对非洲的基础教育援助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7 11:12
   目前,全世界近1/5的人口在贫困线下挣扎,其中大部分在非洲国家。贫困所带来的战争、恐怖、动乱、犯罪、流行性疾病、环境与资源破坏等问题,严重威胁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因而,削减贫困是我们人类社会自上世纪中期以来本世纪初所一直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战略性课题,国际社会与发达国家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削减贫困的道路上做出了各种努力和尝试。直到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了“人文贫困”的概念后,人们由此看待贫困问题已不再停留在其“有什么”的层面,而应更侧重于看待其“是什么”和“能够创造什么”,从而预测其将来能够“获得什么”和“怎样获得”的问题。同时,这一概念也蕴含着在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援助政策中,不再单纯着眼于对其直接物质上的援助支持,而将着眼点放到了通过支持和推动当地“人和社会”本质的发展和突破,来推动其自发的摆脱贫困的重大意义,是一次从“外因主导”向“内因主导”的认识论上的转变。而这一认识论的转变也对教育领域的国际援助产生了巨大影响,传统上以人力资源开发为目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减贫中的贡献价值开始受到质疑,而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开始成为国际教育援助的核心思想,从而将基础教育援助推上了第一线。非洲长期性贫困使得非洲基础教育发展严重滞后,全世界失学男童和女童近乎一半是在非洲国家,教育不公平、教育质量低下和教育管理滞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公认的问题。而鉴于减贫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应该说非洲基础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在减贫战略中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减贫战略框架下日本对非洲的基础教育援助研究”为题,主要基于如下考虑:其一,日本长期以来GDP占世界第二位,人均GDP高于美国,是典型的发达国家;其二,日本作为亚洲唯一援助大国,其地域、文化特征在教育理论(尤其是教育价值取向)、政策制定和实践经验中的表现尤其适合于我国借鉴;其三,日本出于对二战罪行的补偿意愿,及对自身资源、国际地位战略考虑,对外援助时间跨度长、地域范围广投入力度大、形势多样化,其指导方针、理论在国际形势发展和演变中体现出显著的历史沿革特征,尤其是其大规模的对非基础教育援助,是我们研究的理想范本;其四,非洲作为长期以来世界最贫困的大洲,在对旧殖民主义取得独立斗争的普遍胜利后,并没有获得长足的经济、社会发展,反而陷入贫困与动乱的泥沼。其与日本没有历史遗留问题和矛盾,对非洲的投入最有利于日本获得国际社会承认和获得矿产资源,因此在日本对外援助史上具有突出重要性。 本论将充分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实证调查法和个案分析法围绕日本对非洲基础教育援助所采取的政策、方略在帮助非洲削减贫困中所具有的实效性进行研究。文中首先提出“何谓贫困”,并从发展经济学和发展社会学的角度对贫困问题的释义及两个研究领域在减贫战略思想上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让我们清晰地理解了日本对非洲基础教育援助的动机认识论。而透过对贫困问题的认识,如何削减贫困则是本论中的核心问题。本论从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和人类安全保障理论对于该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进一步的阐述了基础教育对于削减贫困的重大意义,由此明确了本论的研究对象日本之所以将基础教育援助置于减贫战略框架下的思想基础。依此,笔者通过梳理和分析日本对非洲基础教育援助所采取的政策方针和实施方略,并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了日本对非洲基础教育援助所具有的减贫效应。研究得出的基本观点是:日本对非洲基础教育援助的减贫效应是通过投入与产出的累积效应来实现,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这种累积效应,使之更加接近预期效果。最后,本论在日本对非洲基础教育援助的系统性研究之上,根据我国目前对非洲教育援助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对我国具有启示性意义的建议。 本论文共十章,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第一章的导论;第二部分由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组成;第三部分包括第五、第六、第七章;第四部分具体分为八、九两章;第五部分就是第十章的结论与启示部分。 第一部分的导论作为全文提纲挈领的部分,它阐述了本文选题的缘由与研究的问题、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国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特点与研究创新以及本文的研究基本结构。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研究理论基础部分,主要围绕3W(what→why→how)来具体展开,即要解决日本对非洲基础教育援助的战略认识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战略认识?如何实现战略目标这三个问题。具体第二章将从发展经济学与发展社会学的视角去解读贫困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减贫战略框架的制定背景和内容进行梳理,来探究日本对非洲进行基础教育援助的战略认识。第三章笔者将从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和人类安全保障理论来解读日本对非洲基础教育援助的思想基础。第四章将对基础教育的定义、基础教育援助的意义、基础教育的主要发展指标等,这些关于基础教育援助的基本问题逐一进行梳理和探讨,在此基础之上介绍目前基础教育援助的国际现状。 第三部分作为本文的研究实践基础,包括三章内容。第五章主要围绕非洲基础教育发展历史的特点和现状为中心,就非洲基础教育援助的环境与课题展开探讨。第六章笔者将从日本援助非洲的历史背景和ODA政策的变迁入手,梳理和探究日本对非洲基础教育援助的政策和方略,以及实践举措。第七章通过介绍日本对非洲基础教育援助所实施的三个典型案例:横滨非洲六国教师短期研修项目、尼日尔居民参与型学校运营改善计划和肯尼亚共和国中学理数科教育强化计划来分析日本对非洲基础教育援助的具体实践效应。 第四部分是本文的评价与比较部分。第八章是评价部分,笔者将从理论层面上结合第六章的案例来对国际教育援助的实践效应进行评价分析,从而验证日本对非洲基础教育援助实践是否具有减贫效应?这种减贫效应如何实现?以及效应成果、结果优劣、利弊矛盾等问题。最后将通过介绍日本神户大学小川启一教授针对日本基础教育国际援助所做的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进一步对日本援助非洲基础教育的实践效应进行评价性验证。第九章是比较部分,通过介绍法国、美国、瑞典和荷兰这四个典型援非国家在对非基础教育所采取的援助政策与方针,并将各国对非洲援助的动机、目标、政策手段与日本作比较分析,从而探究国际教育援助的行为本质。 第五部分是本文的结论与启示部分。这一章将在前面研究结果的基础之上,综合归纳和分析日本对非洲基础教育援助的行为特点,并根据我国的目前对非洲教育援助的现状及问题,提出对我国具有启示性意义的建议。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D831.3;G639.4
【部分图文】:

初等教育,入学率,撒哈拉,学龄儿童


从1995年至2005年十年间小学就学儿童的增幅为4%,近500万人。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增幅为40%,其次是阿拉伯国家为11.6%,西亚为9.4%。3如图4一1所示。从图4一1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的就学率低于世界水平和发达国家的水平。尽管撒哈拉非洲以南地区就学率增幅较大,但要在2015年实现普及初等教育的目标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虽然很多地区的就学率呈现下降趋势,这是因为该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减少从而使得学龄人口相对减少。但是对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而言,其学龄儿童增长率远远超过该国的就学资源的增长率。根据UNESCO统计,预计在未来10年间撒哈拉非洲以南地区的学龄儿童要增加22%,其次是阿拉伯国家将增加130k。而这些增加的学龄儿童将给己经不堪重负的教育系统带去更大‘即学期初始进行入学登记后,中途辍学或经常缺席也被视作就学。笔者在这里作“被就学”解释。2参见旧〕黑田一雄

初等教育,别差,异变,女童


据2008年EFA全球监测报告指出全世界181个国家中仅有59个国家即1/3的国家实现了初·中等教育平等。性别就学差异在当下的形势依然严峻,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较之其他国家和地区最为明显。如图4一2所示,非洲和南亚女童就学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为92人/100人。更为严重的是以中非为首的地区女童小学就学率普遍低于男童就学率的80%。从图4一2可以看出,尽管较之1999年世界初等教育就学差异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有些地区则是呈现倒退的趋势,如拉美、东亚地区。全觉界皿哈拉以宙非侧阅拉伯各日中里水里太牛禅名国亩里拉要,加肠比娜地厄韭盏,西破中东一一一-·-·-·一习忍1卜-叫卜09礴性别平等-一、一~0启。卜一一争0盈______,_

中等教育,毛入学率,性别差异,阿拉伯国家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到局部,各地区表现情况则大相径庭。如图4一3所示,阿拉伯国家、东亚和南亚国家的中等教育就学率性别差异率在2000年后有了显著提高,基本接近世界的平均水平。而非洲地区在原本就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基础上,呈现了大幅下降趋势。撒哈拉非洲以南地区与1999年相比,男女就学不平等进一步的扩大。实际上,据调查显示女童在就学后所表现的巩固率要高于男童,并且非洲和阿拉伯国家男女学生毕业率也并未因为男女性别差异而出现明显差距。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将消除男女就学不平等作为教育改革的优先课题予以推行,但这些教学改革所面临的课题不是单纯意义上仅仅提高就学差率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美武;重叠机制视域下的非洲国际减贫机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陆石彦;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援助历史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发龙;美国和日本对外教育援助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132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8132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4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