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中英关系在新中国建立和“文化大革命”时期于香港地区的体现

发布时间:2020-09-14 11:23
   新中国成立前后,前英国殖民地香港可说充分体现和反映出中英两国关系中的种种矛 盾、斗争和妥协,在“两航事件”,“加强社会控制”、“三·一事件”、“大公报案”等事件 上,中英之间的角力既有激烈的一面,也有协调的一面。本文以解放初期香港发生的种种 重大社会事件为主线,分析中英如何处理彼此之间的分歧和斗争,除了探索中英的既定政 策,本文也从种种社会事件的动态发展中阐述该等政策在事态中的变化发展。 此外,解放前大批中国著名文化人停居香港,一俟解放便纷纷回国为新社会服务,从 而对香港的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另一方面,国内也有不少著名知识分子在解放时南下香港,并在香港掀起了新的文化 潮流,而新亚书院也是由钱穆、唐君毅等南下的知识分子在1949年底创立的。 本文就新中国建立震荡和影响下的香港文化变迁,进行深入探究和剖析,从中找出香 港在中西(美元)文化交汇下的演进轨迹。 1967年“文化大革命”高潮时,香港也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英抗暴斗争”,其 后在八月下旬更导致中英关系出现史无前例的危机——北京的英国驻华代办处在“中央文 革小组”组员王力的策动下遭到群众放火烧毁,其导火线是港英政府查封了香港的三家爱 国报纸。 本文详尽叙述了国内“文化大革命”同香港“反英抗暴斗争”之间的互动关系;英国 和港英当局的不当政策如何激起了严重的社会冲突以及它们如何回应“中央文革小组”在 香港掀起的“反英抗暴斗争”。此外,也详尽地剖析了中英在香港交锋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并且从动态的视角阐述了香港的社会动荡同国内局势发展的互动性,二者之间息息相关和 相互作用。 总之,中英关系在1967年文革高潮时跌入谷底,经历了彻底破裂和骤然缓和的两极阶 段,而这种极端反向的转变正是中国国内两条路线激烈斗争的结果,因此在香港的中英交 锋同中国的外交路线之争可说是紧密相连的,而本文在这些方面有深入的阐释。 另外,“文革”对香港的报界和文化界也有极大冲击,这种冲击主要是透过香港的“反 英抗暴斗争”造成的,有些则是直接由“文革”的批判造成的(如朱石麟之死),本文对此 均有详细的叙述和认真的探究。
【学位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0
【中图分类】:D8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平安 ,叶长征;香港回归后中英关系的发展[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8年Z2期

2 ;外交部发言人1995年3月30日答记者问[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95年08期

3 张惟英;香港回归与中英关系展望[J];团结;1997年03期

4 肖元恺;;中英关系与香港问题[J];欧洲研究;1992年05期

5 吴鑫;香港回归以来的中英关系[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年11期

6 何立波;;改革开放前的香港问题[J];党史纵览;2007年06期

7 冯仲平;九七后中英关系走向[J];现代国际关系;1997年12期

8 周琼;中英关系中的香港问题回顾——写在香港回归祖国之际[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9 廖宣力;;试论1939—1941年间的中英关系[J];国际政治研究;1988年04期

10 ;外交部发言人1994年4月21日答记者问[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9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昭修;;香港地区人民抗英斗争纪实[A];百年沧桑论香港——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2 刘冬立;兰秀道;;香港地区冠心病的发病特点和中医药预防[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精选[C];2009年

3 佟华;陈仲良;桑建国;;城市边界层数值模式研究以及在香港地区复杂地形下的应用[A];奥运气象预报与服务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何希贤;;香港地区全新世有孔虫的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13)[C];1986年

5 温桂荣;;香港地区应用经方治疗焦虑症浅析[A];仲景医学求真(续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体健;江飞;谢e

本文编号:28181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8181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9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