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试论中国和平共处战略的理论依据及其实践

发布时间:2020-10-14 00:11
   本文试对中国和平共处战略的理论依据,历史经验以及在当代的实践进行探讨,并从宏观战略的角度对中国的对外行为做一个解读。 本文第一章首先对中外关于和平共处的思想渊源做一个梳理,指出中西方对于和平共处问题思考角度有所不同,西方更多地是强调建立在权力均势基础上的共处,而中国对于共处的思考的起点单位是整个天人合一的系统。随后,作者通过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所提出的几种具有代表性关于和平共处的范式的剖析,批判西方和平理论的缺陷,并指出西方理论所解释的和平共处现象流于表面形式,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和平共处。同时,作者认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所主张的建立在互信与自律基础上的和平共处理念与西方理念有着本质的不同,其所倡导的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的途径和结果更具有稳定性与持久性。 本文第二章着重于对中国和平共处战略的历史传承与动因做一个粗浅的分析。首先,本章对和平共处战略做一个概念的界定,确定了对历代中国对外行为的考察视角。在本章第二节中,作者对历代中国的国力、人口以及版图面积的相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指出中国对各周边民族国家实行和平共处战略始终是历史的主流,并与西方在国力上升后普遍采取的对外扩张与殖民战略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本章第三节中,作者尝试从中国传统战略文化的角度,指出中国形成具有历史传承性的和平共处战略的基本动因在于中国长久以来秉持的和平主义传统文化。 全文第三章则围绕中国当代和平共处战略的实践展开,着重论述了新中国首创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以新安全观为代表的在新时期的新的发展形式。在论证过程中分别选取了中国与不同类型的国家如缅甸、印度、美国、东亚国家、俄罗斯以及中亚各国等的关系作为分析对象,论述了中国与属于不同的民族、文明或具有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之间实现和平共处的实践经验,证明中国采取和平共处战略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本文通过相关的规律总结与理论分析,证明当代中国的战略选择是正确而可行的,中国继续推行和平共处的对外战略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同时为进一步构建和谐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位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D820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及难点
    四、论文框架
第一章 关于和平共处的理论探讨
    第一节 和平共处的思想渊源
        一、古代中国和平共处的思想渊源
        二、近代西方和平共处的思想渊源
        三、现代社会主义和平共处思想渊源
    第二节 表面与实质:关于和平共处的理论及其差异
        一、和平共处的内涵
        二、与和平共处相关的西方理论及其缺陷
第二章 中国和平共处战略的历史传承及其动因
    第一节 和平共处战略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中国历史中的和平共处
    第三节 对中国和平共处战略动因的解释
第三章 和平共处战略在当代中国的实践
    第一节 和平共处战略施行的国际背景
        一、制度、经济、文化的差异与冲突
        二、国家利益与世界利益的并存
    第二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应用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二、中国与缅甸的和平共处
        三、中国与印度的和平共处
        四、中国与美国的和平共处
    第三节 中国和平共处战略的新发展
        一、新安全观的提出
        二、中国与东亚各国的和平共处
        三、中国与俄罗斯以及中亚各国的和平共处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如何提出来的[J];中国报道;2011年07期

2 道明;;试析阿塞拜疆在俄美对外战略中的地位[J];俄罗斯学刊;2011年04期

3 江凌飞;;关于对外战略创新思维的若干问题[J];传承;2011年13期

4 赵玉萍;;毛泽东外交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讨[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7期

5 钟飞腾;;“周边”概念与中国的对外战略[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王建;邓淑华;;和平存异 合作尊异 和谐调异——试论中国共产党“求同存异”外交思维的实践超越[J];理论与改革;2011年04期

7 ;中巴两国领导人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60周年[J];杭州(周刊);2011年05期

8 丁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1年04期

9 何龙群;;从中国—东南亚关系看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J];教学与研究;2011年06期

10 单文华;;中国准备好了吗?[J];南风窗;2011年1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凤荣;苏联走向衰落与解体的深层原因新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安秀伟;论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战略[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威;1971年南亚危机与美巴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何东;中国和平发展的历史主义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5 高英彤;和谐世界理念下中国共产党对外战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淑芳;普京执政以来的俄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张永胜;论中国对外战略中的石油问题[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8 张键;冷战后中国东亚外交战略的学理分析[D];外交学院;2011年

9 杨鸿玺;论美国中亚战略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10 张蕾蕾;社会身份理论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佳毅;试论中国和平共处战略的理论依据及其实践[D];外交学院;2008年

2 任中义;战国七雄对外战略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3 杨岚;冷战后韩国对外战略的调整——以韩美关系为视角[D];延边大学;2004年

4 康敏军;论冷战后印度对外战略的调整[D];暨南大学;2000年

5 高鹏程;戈尔巴乔夫的对外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琳;美国霸权与冷战后国际秩序的建构[D];武汉大学;2005年

7 张明菊;中国外交的和平理念:和平共处、和平与发展、和平崛起[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常庆波;论俄罗斯经济转轨及其对外关系[D];青岛大学;2006年

9 朱姗姗;传统文化对俄罗斯外交战略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刘倩;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398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8398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d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