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特建构主义思想研究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D80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论文的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
一、建构主义的兴起
(一) 国际政治理论的“大辩论”
(二) 建构主义的定义
(三) 建构主义的主要内容
(四) 温特本人的学术经历
二、建构主义核心在于社会事实是建构而成的
(一) 建构主义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
(二) 观念、身份与利益
三、建构主义体系理论
(一) 体系理论
(二) 建构主义体系结构是观念或文化结构
(三) 国家是国际体系的基本单位
四、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文化结构
(一) 三种无政府文化
(二) 无政府文化建构国家:“内化”之道
(三) 施动者建构结构:“符号互动”
(四) 无政府结构转变机制:洛克文化向康德文化的转变
(五) 无政府体系的未来
五、温特建构主义理论的贡献与不足
(一) 温特思想的贡献
(二) 对温特建构主义的批判
(三) 文化理论的不足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明;革命、修正和补充——评温特的《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及其建构主义学说[J];欧洲;2001年03期
2 叶莱;;三种无政府文化——《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读书笔记[J];改革与开放;2012年04期
3 饶咬成;温特建构主义凸现的时代背景[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张宇权;邓好雨;;对温特社会理论革命的反思——以“元理论”和“实质理论”为视角[J];学术研究;2010年08期
5 杨广;国际体系的形成、稳定和变化——图解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J];欧洲;2002年05期
6 秦亚青;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读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J];美国研究;2001年02期
7 王丽飞;;国际政治的社会建构——读亚历山大·温特的《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J];中外企业家;2010年04期
8 秦亚青;国际政治的社会建构——温特及其建构主义国际政治理论[J];欧洲;2001年03期
9 吴文兵;;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科学价值的质疑[J];国际政治科学;2010年02期
10 尚会鹏;;关于国际政治“关系理论”的几个问题——与秦亚青教授商榷[J];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斌;新科技革命与国际政治[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刘超杰;国际政治中的制裁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3 徐长春;国际政治的逻辑[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4 王毅;国家间权力妥协:概念、历史和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步少华;国际政治中的实践与结构变迁[D];外交学院;2013年
6 王亚栋;能源与国际政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刘洋;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8 王超伟;吉野作造的国际政治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严骁骁;反思“规范性力量欧洲”:理论与实践[D];南京大学;2016年
10 花勇;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社会学思想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苗笋;温特建构主义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茅海燕;建构主义视野中的国际无政府状态[D];苏州大学;2003年
3 蒋纬达;理论抑或神话?[D];吉林大学;2007年
4 韦成功;国际政治中的复杂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钱海英;当代女性国际政治参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朱晨歌;制造“卫星国”:美国政府针对东欧的叙事建构与意象投射(1947-1956)[D];南京大学;2019年
7 付智星;论国际政治对国际私法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8 赵阳;大数据对国际政治预测的重构[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9 彭健欣;论科技革命对国际政治中权势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程武强;中国应对国际政治权力转移与分散的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48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848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