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新时期中国民间外交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1 10:57
   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民间外交60余年的历史进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前中共的民间对外交往、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外交实践、改革开放以来的民间外交活动。中国民间外交以增进人民友谊、推动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为总体外交、国家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和世界和平服务,在增进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友谊、创造我国发展所需要的良好国际环境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时期中国民间外交更加活跃,在政治、经济、文化、城市等领域的对外交往活动日益频繁。 中国民间外交在官方外交的主导下,以民促官、以经促政、以文促信、以地方促中央,推动国家间关系正常发展;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渠道影响国外公众和社会精英,开展公共外交,树立国家形象;广泛参与国际非政府组织活动,获取国际民间社会话语权;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升中国软权力。民间外交具有广泛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在中国总体外交中处于基础性地位,这也决定着中国民间外交的光荣使命。 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中国国际战略应以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实现并维护国家利益,推进世界和平发展为目标,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民间外交作为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国家战略的塑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担负着创造和平友好的国际环境,提升国家软权力,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任务。 中国民间外交要始终坚持服从和服务于中央外交的原则,坚持官民并举、相互促进的原则,坚持民间外交的参与主体相互配合的原则。从民间外交的基础和功能上来讲,要重视其民间性和外交性。民间性主要指民众的参与度,外交性指民间外交具有公共外交、城市外交和人文外交的功能;从民间外交战略构建上来讲,要重视其内向性和外向性。 中国的民间外交战略要从内向与外向两个层面建构。在内向建构中,注重制度层面的建设,加强引导和整合,推动建立民间外交机构联席会议机制;注重工作层面的完善,加强宣传和创新,发掘民间外交的工作能量;注重民众层面的开展,加强培育和引导,发挥民众的民间外交作用。在外向建构中,立足于中国国际战略和民间外交的总体目标,注重考虑全球层次、区域层次和国别层次的全面建构;以广大发展中国家为立足点,以美、俄、欧盟以及日等大国(大国集团)和周边邻国为着力点,以国际非政府组织为拓展点,努力做好未建交国家的工作,强化中国民间外交的工作布局,推进友好城市结好梯度转移,完善国际友好城市发展布局;重视民间外交工作对象的广泛性,针对民间外交工作对象的不同类别,积极制定相应的工作方针和策略;以国外对华友好阶层为中国民间外交的战略支撑点,建构中国民间外交的发展战略。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从事民间外交工作的团体之一。对外友协50年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民间外交在国家总体外交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外友协是推动我国民间外交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对外友协在长期的民间外交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优势。但是在新时期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面临着如何保持特性、保持优势的重大而迫切的问题。新时期加强对外友协民间外交工作应处理好民间外交与公共外交、战略发展与工作创新、“有为才有位”与“有位才有为”、保护品牌与开源节流、自身建设与公关宣传等五种关系。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D822.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 民间外交的概念辨析
    三、 关于中国民间外交的研究现状
    四、 研究难点、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一章 重新认识中国民间外交
    一、 中国民间外交的历史与发展
    二、 民间外交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作用
    三、 民间外交在中国总体外交中的战略地位
第二章 新时期中国民间外交与中国国际战略
    一、 民间外交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二、 民间外交与中国软权力的提升
    三、 民间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第三章 新时期中国民间外交的战略构想
    一、 中国民间外交战略的思维和理念
    二、 中国民间外交战略的内向构建
    三、 中国民间外交战略的外向构建
第四章 案例分析: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民间外交工作及思考
    一、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民间外交工作的历史和成就
    二、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民间外交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三、 关于加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民间外交工作的战略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贵,顾莹惠,朱蓉蓉;中国共产党民间外交理论与实践研究[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年05期

2 张胜军;;新世纪中国民间外交研究:问题、理论和意义[J];国际观察;2008年05期

3 张志洲;;民间外交涵义的学理分析[J];国际观察;2008年05期

4 刘建平;;中国的民间外交:历史反思与学术规范[J];国际观察;2008年05期

5 余万里;;全球化时代的民间外交[J];国际观察;2008年05期

6 郭树勇;;试论“建构主义革命”对于当代中国外交研究的若干意义[J];国际观察;2009年01期

7 刘清才;张农寿;;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分析[J];国际问题研究;2006年01期

8 陈丽媛;王志强;袁野;;中国民间外交的多维分析与对策刍议[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9 刘清才;;建构和谐世界:关于世界秩序范式的理论探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徐大超;;论民间外交的勃兴及其发展困境——兼论对中国外交的启示[J];当代世界;2009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郑舒婷;试析中国对美国的公共外交[D];暨南大学;2011年

2 李丽君;中美建交后民间外交对两国关系的影响[D];新疆大学;2011年

3 田建明;21世纪中国公众外交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罗奕帆;软权力与中国公共外交[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迁达;论民间外交的价值及其利用[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6 王梅;中日民间外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654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8654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d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