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国”问题:成因、危害、特点及其应对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D815.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四) 背景介绍:“伊斯兰国”的崛起
一、“伊斯兰国”兴起的原因
(一) 国际社会层面原因:不公正的世界经济体系及历史积怨
(二) 国家层面原因:国家治理失序及域外大国干涉
(三) 次国家层面原因:国家认同缺失及民族宗教冲突不断
二、“伊斯兰国”的危害
(一) 国际社会层面:挑战现行国际体系及成为极端组织新“范式”
(二) 地区和国家层面:损害地区国家利益
(三) 次国家层面:加剧冲突,民众成为最大受害者
三、“伊斯兰国”的恐怖主义特点
(一) “伊斯兰国”奋斗目标——国家化
(二) “伊斯兰国”组织架构——机构化
(三) “伊斯兰国”斗争策略——专业化
(四) “伊斯兰国”资金来源——多样化
(五) “伊斯兰国”宣传手段——网络化
四、应对“伊斯兰国”的挑战
(一) 军事打击治标不治本
(二) 国际社会放弃零和思维,达成共识是应对“伊斯兰国”的前提
(三) 实现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是解决恐怖主义的根本之道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乐;;“伊斯兰国”兴起与国际安全新挑战[J];国际政治研究;2016年03期
2 廖成梅;刘国强;李玉红;;俄罗斯面临的“伊斯兰国”威胁及应对措施[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3 岳汉景;;美俄入叙军事打击“伊斯兰国”——法律依据差异及其背后的话语权之争[J];国际观察;2017年02期
4 廖成梅;杨航;;中亚地区面临的“伊斯兰国”威胁分析[J];外国问题研究;2015年04期
5 朱泉钢;;“伊斯兰国”组织的全球野心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国际关系研究;2015年06期
6 廖成梅;杨航;;中亚地区面临“伊斯兰国”影响的内外环境分析[J];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6年01期
7 廖成梅;王彩霞;;“伊斯兰国”对中亚的渗透探析[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8 肖建明;;“伊斯兰国”与“基地”:恐怖双煞的竞争[J];南风窗;2014年24期
9 张金荣;张欣月;杨尧;;“伊斯兰国”向东南亚渗透剖析[J];当代世界;2016年06期
10 张吉军;;解读“伊斯兰国”的政治伊斯兰生成之路——以社会运动理论为视角的分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军;中东伊斯兰激进组织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周丽娅;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3 仝品生;主体文化与变迁:伊斯兰意识形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4 王正伟;伊斯兰经济制度论纲[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5 马海成;伊斯兰慈善思想与制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吴雁;伊斯兰新柏拉图主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马凌云;中世纪伊斯兰图书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8 曹庆锋;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9 刘一虹;明清时期的中国伊斯兰哲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李艳枝;土耳其伊斯兰复兴运动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松;“伊斯兰国”问题:成因、危害、特点及其应对[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2 张宏德;“伊斯兰国”恐怖组织发展演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年
3 钱龙;“伊斯兰国”的兴起与中国的应对策略[D];国际关系学院;2016年
4 姜绳;美国打击“伊斯兰国”的策略探究及启示[D];外交学院;2016年
5 冯文思;伊斯兰法与现代女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年
6 宋丽娟;“伊斯兰国”的发展演变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7 欧阳博慧;“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兴起及其对世界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6年
8 于双;“伊斯兰国”演变及影响探析[D];新疆大学;2016年
9 崔婷;美国对“伊斯兰国”的安全化建构分析[D];外交学院;2016年
10 马赋杰;伊斯兰银行效率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66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866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