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伊斯兰国”问题:成因、危害、特点及其应对

发布时间:2020-11-01 22:53
   “伊斯兰国”以其残忍的恐怖主义斗争方式不断挑战着人类社会的道德底线。它妄图重建政教合一的“哈里发”国家,威胁着自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来确立的以“国家主权”、“政教分离”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打乱了中东地区现有的地缘政治秩序,引得全世界极端恐怖组织竞相效仿,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同时,“伊斯兰国”的肆虐也给当地民众和国际社会爱好和平的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然而到目前为止,国际社会在震惊“伊斯兰国”危害如此巨大的同时并没有有效手段遏制它的发展。本文在试图厘清“伊斯兰国”发展脉络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国际社会层面、国家层面、次国家层面找到“伊斯兰国”得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崛起的原因,从而对其给国际社会造成的危害进行一个全面总结。并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找到“伊斯兰国”相较与其他极端组织的特殊之处,为人们全面认识它提供一个新视角。全文由绪论、正文、结论五章组成,具体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在此部分阐释了研究的缘起、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重点在于运用断代分析法,将“伊斯兰国”发迹过程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包括第二、三、四章。此部分在厘清“伊斯兰国”发迹史后,对其形成的原因做了归纳和总结,进一步分析了该组织的崛起给国际社会、地区和民众造成的危害,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该组织的组织特点进行了提炼和描述。第三部分为结论。此部分重点分析了当前国际社会在应对“伊斯兰国”问题上的低效性,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法。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D815.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四) 背景介绍:“伊斯兰国”的崛起
一、“伊斯兰国”兴起的原因
    (一) 国际社会层面原因:不公正的世界经济体系及历史积怨
    (二) 国家层面原因:国家治理失序及域外大国干涉
    (三) 次国家层面原因:国家认同缺失及民族宗教冲突不断
二、“伊斯兰国”的危害
    (一) 国际社会层面:挑战现行国际体系及成为极端组织新“范式”
    (二) 地区和国家层面:损害地区国家利益
    (三) 次国家层面:加剧冲突,民众成为最大受害者
三、“伊斯兰国”的恐怖主义特点
    (一) “伊斯兰国”奋斗目标——国家化
    (二) “伊斯兰国”组织架构——机构化
    (三) “伊斯兰国”斗争策略——专业化
    (四) “伊斯兰国”资金来源——多样化
    (五) “伊斯兰国”宣传手段——网络化
四、应对“伊斯兰国”的挑战
    (一) 军事打击治标不治本
    (二) 国际社会放弃零和思维,达成共识是应对“伊斯兰国”的前提
    (三) 实现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是解决恐怖主义的根本之道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乐;;“伊斯兰国”兴起与国际安全新挑战[J];国际政治研究;2016年03期

2 廖成梅;刘国强;李玉红;;俄罗斯面临的“伊斯兰国”威胁及应对措施[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3 岳汉景;;美俄入叙军事打击“伊斯兰国”——法律依据差异及其背后的话语权之争[J];国际观察;2017年02期

4 廖成梅;杨航;;中亚地区面临的“伊斯兰国”威胁分析[J];外国问题研究;2015年04期

5 朱泉钢;;“伊斯兰国”组织的全球野心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国际关系研究;2015年06期

6 廖成梅;杨航;;中亚地区面临“伊斯兰国”影响的内外环境分析[J];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6年01期

7 廖成梅;王彩霞;;“伊斯兰国”对中亚的渗透探析[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8 肖建明;;“伊斯兰国”与“基地”:恐怖双煞的竞争[J];南风窗;2014年24期

9 张金荣;张欣月;杨尧;;“伊斯兰国”向东南亚渗透剖析[J];当代世界;2016年06期

10 张吉军;;解读“伊斯兰国”的政治伊斯兰生成之路——以社会运动理论为视角的分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军;中东伊斯兰激进组织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周丽娅;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3 仝品生;主体文化与变迁:伊斯兰意识形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4 王正伟;伊斯兰经济制度论纲[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5 马海成;伊斯兰慈善思想与制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吴雁;伊斯兰新柏拉图主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马凌云;中世纪伊斯兰图书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8 曹庆锋;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9 刘一虹;明清时期的中国伊斯兰哲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李艳枝;土耳其伊斯兰复兴运动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松;“伊斯兰国”问题:成因、危害、特点及其应对[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2 张宏德;“伊斯兰国”恐怖组织发展演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年

3 钱龙;“伊斯兰国”的兴起与中国的应对策略[D];国际关系学院;2016年

4 姜绳;美国打击“伊斯兰国”的策略探究及启示[D];外交学院;2016年

5 冯文思;伊斯兰法与现代女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年

6 宋丽娟;“伊斯兰国”的发展演变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7 欧阳博慧;“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兴起及其对世界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6年

8 于双;“伊斯兰国”演变及影响探析[D];新疆大学;2016年

9 崔婷;美国对“伊斯兰国”的安全化建构分析[D];外交学院;2016年

10 马赋杰;伊斯兰银行效率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66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866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d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