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国力竞争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发布时间:2020-12-19 09:35
冷战结束后,贯穿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后期主流理论范畴内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范式间”的辩论(inter-paradigm debate)逐渐让位于非主流理论对主流理论的挑战,约瑟夫·奈把文化的辐射力、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民族精神归于“软权力”的范畴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人们对“软权力”的重视既表现出了传统现实主义对相对能力的考虑,又反映出建构主义对信仰和身份特性的关注。“软权力”概念本来就是意指国家权力中“软性的指标”,虽然当前国际政治中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日益增加,但是国家仍然构成了国际政治行为的主体,所以,本文运用“软国力”的概念说明制度的创新及规则的制定、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民族的凝聚力、国家发展战略及决策机制对于国家在国际体系中地位的影响。 论文的第一、二部分,主要结合美国、新加坡和前苏联等几个国家,对软国力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讨论了软国力的概念,提出软国力主要由制度的创新、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民族的凝聚力、同家战略意图、决策机制,包括同家领导者的领导艺术构成。之所以如此选择是因为,“美国作为一个全球超级大国正在加大其‘软力量’对别国和世界事务施加影响的力度。国...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一、 软国力的概念与构成
(一)、 制度的创新
(二)、 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
(三)、 民族的凝聚力
(四)、 国家战略意图、决策机制,包括国家领导者的领导艺术
二、 软国力竞争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作用
(一)、 制度创新国成为其他国家仿效的对象和规则的制订者
(二)、 文化—意识形态的扩张可以延伸国家利益,丧失文化安全则导致国家合法性危机
(三)、 民族的凝聚力构成国家发展的基础
(四)、 明晰的国家战略意图、科学的决策机制,有助于硬国力基础上国家利益的伸张,反之,则可能造成国家的灾难
三、 中国的战略选择
(一)、 中国应在国内体制和国际机制中有所创新
1、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保持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动力
2、 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机制的创设
(二) 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建设,提高国家的文化影响力,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三)、 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四)、 健全决策机制,制订适合中国国情的大战略
结束语
参考书目及论文资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际关系中的政治合法性[J]. 周丕启.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2(03)
[2]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J]. 纪宝成. 求是. 2002(04)
[3]世界政治研究50年:探索与争鸣(二) 冷战后的开端:理性主义和社会学的回归[J]. 彼得·卡赞斯坦,罗伯特·O.基欧汉,斯蒂芬·克莱斯勒,肖欢.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2(02)
[4]浅析美国国家软力量[J]. 李环.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2(01)
[5]任凭风浪起 稳坐钓鱼船——对当前国际形势的观察与思考[J]. 苏格. 求是. 2002(02)
[6]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对美国意识形态进攻和戈尔巴乔夫“非意识形态化”的思考[J]. 张宏毅. 高校理论战线. 2001(01)
[7]理想安全环境与新世纪中国大战略[J]. 唐世平. 战略与管理. 2000(06)
[8]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困难与出路[J]. 李彩霞. 现代国际关系. 2000(10)
[9]建设“中日韩经济合作体”的必要性及建议[J]. 池元吉,田中景.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0(10)
[10]浅议建构主义对东亚安全前景的再认识[J]. 陈东晓. 国际观察. 2000(04)
本文编号:2925676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一、 软国力的概念与构成
(一)、 制度的创新
(二)、 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
(三)、 民族的凝聚力
(四)、 国家战略意图、决策机制,包括国家领导者的领导艺术
二、 软国力竞争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作用
(一)、 制度创新国成为其他国家仿效的对象和规则的制订者
(二)、 文化—意识形态的扩张可以延伸国家利益,丧失文化安全则导致国家合法性危机
(三)、 民族的凝聚力构成国家发展的基础
(四)、 明晰的国家战略意图、科学的决策机制,有助于硬国力基础上国家利益的伸张,反之,则可能造成国家的灾难
三、 中国的战略选择
(一)、 中国应在国内体制和国际机制中有所创新
1、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保持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动力
2、 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机制的创设
(二) 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建设,提高国家的文化影响力,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三)、 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四)、 健全决策机制,制订适合中国国情的大战略
结束语
参考书目及论文资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际关系中的政治合法性[J]. 周丕启.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2(03)
[2]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J]. 纪宝成. 求是. 2002(04)
[3]世界政治研究50年:探索与争鸣(二) 冷战后的开端:理性主义和社会学的回归[J]. 彼得·卡赞斯坦,罗伯特·O.基欧汉,斯蒂芬·克莱斯勒,肖欢.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2(02)
[4]浅析美国国家软力量[J]. 李环.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2(01)
[5]任凭风浪起 稳坐钓鱼船——对当前国际形势的观察与思考[J]. 苏格. 求是. 2002(02)
[6]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对美国意识形态进攻和戈尔巴乔夫“非意识形态化”的思考[J]. 张宏毅. 高校理论战线. 2001(01)
[7]理想安全环境与新世纪中国大战略[J]. 唐世平. 战略与管理. 2000(06)
[8]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困难与出路[J]. 李彩霞. 现代国际关系. 2000(10)
[9]建设“中日韩经济合作体”的必要性及建议[J]. 池元吉,田中景.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0(10)
[10]浅议建构主义对东亚安全前景的再认识[J]. 陈东晓. 国际观察. 2000(04)
本文编号:29256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925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