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国际政治的关系理论

发布时间:2017-04-08 19:23

  本文关键词:国际政治的关系理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国际政治理论的发展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一直由欧美主导,但这种态势在悄然发生改变。非西方学者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汲取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养分,观照现实世界的实践,提出了新的分析概念和理论框架,推动国际关系理论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本期特推出秦亚青和阿米塔夫·阿查亚两位学者的文章,旨在反映和呈现他们在国际关系理论多元化方面的最新创见。相信他们的作品能够激发更多的中国学者思考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和发展。
【作者单位】: 外交学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
【关键词】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阿查;关系性;文化特征;多元化方向;行为体;中国文化传统;儒家文化;国际关系学科;
【分类号】:D80
【正文快照】: 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历程见证了美国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三大主流理论交替或共同主导研究议程的时期。主流理论对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和国际关系世界的认知都做出了贡献,但也都具有自身的历史和文化局限性,因此这三种理论在当前都受到质疑。虽然新的、可以与三大理论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亚青;;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生成的可能和必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德骏;张林超;傅善平;;我国比较管理研究的学科发展问题[J];比较管理;2010年02期

2 董慧;李丙清;;世界秩序变迁与中国的角色定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3期

3 马渤;;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指导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6期

4 马渤;;有没有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3期

5 王日华;;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的研究纲领与理论建构——兼评阎学通等著《王霸天下思想及启迪》[J];当代亚太;2010年02期

6 余丽;;借鉴古代思想 研究崛起战略——读《古代中国思想与当代中国实力》之感[J];当代亚太;2011年05期

7 王卓宇;;构建“中国学派”的观念困境:基于比较视野的分析[J];当代亚太;2012年02期

8 李艺;安涛;;谈教育技术研究中文化传承、理论溯源和学派精神的缺失[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9 谢桂娟;;东北亚中日朝(韩)三国间身份的历史考察[J];东疆学刊;2012年01期

10 庞中英;国际关系研究中应该发问的几个问题[J];国际观察;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俊生;;国际关系理论的普适性与国别性:一个知识性的梳理[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2 黄海涛;;国际关系理论评价问题浅析——以“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视角[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3 徐秀军;;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国际合作理论:文本解读与反思[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4 李志永;;融入与自主性的平衡:中国外交的核心问题[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5 陈小鼎;;探析结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理论的构建[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6 周厚虎;;人、国家与理论——探寻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视角[A];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借鉴与创新——2011年博士论坛[C];2011年

7 陈拯;;内发的变革:中国与国际人权规范[A];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借鉴与创新——2011年博士论坛[C];2011年

8 周兴泰;;构建中国特色国际政治理论的一项可能议程:国际政治的国家行为理论初探[A];国际关系研究:新发展与新问题——2012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叶浩;;多研究些问题,也谈些主义——关于中国特色环境治理理论之初步思考[A];中国水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2 季玲;情感、身份确认与社会身份的再生产[D];外交学院;2011年

3 柳思思;历史实践与规范生成[D];外交学院;2011年

4 焦传凯;论欧洲人权机制对欧盟成员国实际拘束力的差异及原因[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陈俊杰;国际政治经济学范式论[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赵乾坤;大国权力与地区规范[D];外交学院;2006年

7 夏建平;认同与国际合作[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徐善宝;建构共同利益:中国—东盟关系研究的新视角[D];暨南大学;2007年

9 刘虎;国家利益与媒体国际报道[D];暨南大学;2007年

10 胡传荣;国际关系的女性主义观照:权力、冲突与发展问题的社会性别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海洋;儒家和合世界政治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章迪禹;试论支配逻辑与制衡逻辑的根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冯士琳;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范式的构建路径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黄忠;英国学派的理论与实践[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5 辛玫;美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系探析[D];吉林大学;2007年

6 刘盛;中国的新安全观在东南亚的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周硕;试析先秦儒家外交思想的范式[D];外交学院;2007年

8 王瑞领;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身份的建构[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艳芳;国家形象在大国崛起中的战略作用及其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彦妮;美国对华角色定位与中美关系[D];吉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树勇;关于中国崛起的若干理论争鸣及其学术意义[J];国际观察;2005年04期

2 秦亚青;国家身份、战略文化和安全利益——关于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三个假设[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1期

3 亚历山大·温特,秦亚青;世界国家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目的论与无政府逻辑[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11期

4 秦亚青 ,亚历山大·温特;建构主义的发展空间[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9·11”事件后的新形势可能引发新的国际关系理论和战略[J];当代世界;2002年08期

2 王义桅;国际关系理论的国家性[J];美国研究;2003年04期

3 肖欢容;“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比较与借鉴”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J];世界经济;2003年05期

4 孙学峰;学术批判不同于道义谴责——评《在科学与艺术之间——质疑国际关系理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1期

5 朱锋;国际关系理论在中国的发展:问题与思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3期

6 孙学峰;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骨干力量与流派分野[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3期

7 王军;“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比较与借鉴”研讨会综述[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3期

8 王逸舟;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对成就与缺失的几点感受[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4期

9 俞正梁;当前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最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4期

10 李少军;如何看待国际关系理论中相互争论的学派?[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厚虎;;人、国家与理论——探寻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视角[A];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借鉴与创新——2011年博士论坛[C];2011年

2 王俊生;;国际关系理论的普适性与国别性:一个知识性的梳理[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3 宣兴章;;国际关系理论的古希腊根源:行动者、结构论述模式的剧场假象[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4 王义桅;;国际关系理论的国家性[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5 程诚;;比较中日政治文化“忠”的观念异同——当代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新探索[A];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借鉴与创新——2011年博士论坛[C];2011年

6 金新;;国际关系理论的“空间转向”:一项研究议程[A];国际关系研究:新发展与新问题——2012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李开盛;;规范理论:批判与评估[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8 黄海涛;;国际关系理论评价问题浅析——以“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视角[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9 花勇;;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世界交往的视角[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10 夏立平;;论21世纪中美印三边关系——用三种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进行分析[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Edward Friedman 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霍金讲席政治系教授;Edward Friedman:国际关系理论应用共同话语解释地区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国际关系理论的科学性从何而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淮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朱延华;和谐世界国际关系理论的哲学基础[N];光明日报;2012年

4 王文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国际网系理论”:互联网冲击下的国际关系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牛新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关系理论有用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倪世雄 赵曙光;探索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中国化之路[N];解放日报;2011年

7 唐世平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寻求国际关系理论突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毛莉;实践转向:突破主流国际关系理论静态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毛莉;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创新正当其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0 赵远良;近年来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发展动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绍雪;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白云真;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历史变迁:进步及其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3 蒋建忠;印象理论与外交政策分析[D];复旦大学;2009年

4 胡宗山;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方法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蒋英州;政治文化视角的国家软实力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余成;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创建的路径探索[D];外交学院;2008年

2 劳拉(Laura Paletta Crespo);东亚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不协调的原因[D];吉林大学;2009年

3 张克宁;个人主义、关系主义与国际关系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温丽娟;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之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5 唐江雨;建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前景探析[D];国际关系学院;2009年

6 黄丽萍;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述评[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耿淼;现代国家体系中国家间信任问题的理论初探——国家间信任的概念及其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兼容性[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8 郭彦;文化哲学视野中的国际关系理论[D];暨南大学;2004年

9 冯士琳;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范式的构建路径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余丽;试论“和平崛起”思想是中国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D];郑州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国际政治的关系理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35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935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3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