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7 02:08
  一国的国家形象是在与国际社会的交往互动过程中形成的,是国际社会对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总体印象和综合评价。近年来国际社会中的中国国家形象虽然有所提升,但是与我国自我建构的国家形象之间仍有差距。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吸纳了中西方思想文化的精粹,旨在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成为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精神内核。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家形象不断演变,从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保和平重发展的大国形象、奋战小康社会的大国形象到合作共赢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以国际社会的视角审视中国国家形象的自我建构,其中不乏有进步之处,但与我国的自我预期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可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指导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将和平、发展、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作为现阶段中国整体国家形象建构的目标,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具体阐述中国的局部形象。其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相互依存观和共同利益观是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理论依据。此外,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还受我国综合国力和国家利益、国际环境这些客观因素的限制。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国... 

【文章来源】:上海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一、关于中国国家形象自我建构的研究
        二、关于中国国家形象他者建构的研究
        三、关于中国国家形象自我建构与他者建构的研究
        四、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研究
        五、研究现状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研究的创新点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国家形象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概述
    第一节 国家形象的理论诠释
        一、国家形象的概念界定
        二、国家形象的基本特征
        三、国家形象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渊源与基本内涵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渊源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基本内涵
    第三节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关系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精神内核
        二、中国国家形象是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有效载体
第三章 中国国家形象的演变与审视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家形象的演变
        一、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二、保和平重发展的大国形象
        三、奋战小康社会的大国形象
        四、合作共赢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第二节 对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审视
        一、负责任的政治大国形象与缺乏了解的刻板政治形象并存
        二、深入人心的经济大国形象与尚待认可的共享经济形象并存
        三、高知名度的传统文化形象与低影响力的现代文化形象并存
        四、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形象与片面化的负面社会形象并存
第四章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依据与目标
    第一节 中国国家形象定位的理论依据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相互依存观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共同利益观
    第二节 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现实依据
        一、综合国力是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物质基础
        二、国家利益是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目标导向
        三、国际环境是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参考坐标
    第三节 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目标
        一、和平、发展、合作、负责任的整体形象
        二、“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局部形象
第五章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策略
    第一节 改善建构良好国家形象的国内环境
        一、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高综合国力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凝聚力
        三、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增加民众幸福感
    第二节 营造建构良好国家形象的国际环境
        一、加强安全等多个领域的合作,提升相互依存度
        二、聚焦共同利益、责任和挑战,化解矛盾与冲突
    第三节 提升建构良好国家形象的传播能力
        一、适应多样化的媒介受众需求,转变大众传播理念
        二、优化对外传播的资源配置,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三、建立官方、民间、大众传媒三位一体的宣传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致谢



本文编号:29616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9616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8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