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与中美关系
本文关键词:南海问题与中美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美国南海政策的调整反映了其总体战略需求的变化,其最根本的着眼点在于维持战略平衡和区域稳定。奥巴马政府高调介入南海争端既与其积极重返东南亚有关,也与其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有关,更与其应对中国崛起的全局谋划有关。中美关系要超越历史上权力转移的陷阱,必须兼顾"直接关系"与"间接关系"两个维度,把握"核心利益"与"共同利益"两个关键,统筹"维权"与"维稳"两个大局,妥善处理好"大国是关键"与"周边是首要"之间的关系。倘若两国能够致力于构建一种面向未来的新型大国关系,南海问题将不会如国际社会所担心的那样成为不可破解之题。
【作者单位】: 山东建筑大学;
【关键词】: 南海问题 中美关系 周边外交 大国战略
【分类号】:D823;D822.371.2
【正文快照】: 南海问题本质上属于中国与东南亚各声索国之间的双边问题,并不直接涉及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但是,伴随着奥巴马政府“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近年来美国开始深度介入南海问题,并与越南和菲律宾等国频频挑起事端,形成内外呼应之势,致使该地区局势急剧恶化,甚至引发国际社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方银;;韬光养晦与两面下注——中国崛起过程中的中美战略互动[J];当代亚太;2011年05期
2 冯昭奎;;中美博弈的辩证解析[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 贾庆国;理查德·罗斯克兰斯;;中国和美国正在走向冲突?[J];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03期
4 朱锋;;“权力转移”理论:霸权性现实主义?[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3期
5 金应忠;;共生性国际社会与中国的和平发展[J];国际观察;2012年04期
6 徐坚;;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历史条件与主要问题[J];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02期
7 刘飞涛;;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降速纠偏?[J];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03期
8 周方银;;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动力、路径与前景[J];当代亚太;2013年02期
9 王生;;美国战略重心东移背景下中国的安全环境及战略应对[J];当代世界;2010年10期
10 王缉思;1945—1955年美国对华政策及其后果[J];美国研究;198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斌;贾雪;;以东北亚安全为视角议中国国家身份之建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丁英胜;;“十年规则”下的英国军备建设[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3 杨国昌,钟伟;中国加入WTO和新世纪经济发展战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路本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中国外交[J];长白学刊;2004年01期
5 郭树清;;Different Approaches in Address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Economic Imbalances[J];China Economist;2008年03期
6 徐学绩;;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生性[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卫艳伟;;从《凡尔赛和约》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J];沧桑;2010年06期
8 黄真;陈岳;;中国合作性外交及其目的分析——一个历史的视角[J];长江论坛;2009年01期
9 李宝元;蒯鹏州;李晓婷;;人本绿色发展论——人类文明与大国崛起的绿色化指向、经验及任务[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8期
10 胡锦涛;王国顺;;苏联与东欧剧变的原因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伟;;明清时期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地位分析[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2 李华锋;;对加强党涉外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思考[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下)[C];2005年
3 张春;;权势和平转移与中国的战略选择[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4 胡道明;;论中国国家形象及其构建——兼析“和谐世界”外交理念[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5 魏明杰;;中国与国际条约60年[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6 欧阳程奕;;价值视阈下的新中国外交:1949-2009[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7 王超;;当代中国身份定位的演变对其参与国际合作的影响[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8 胡文秀;;论大国的国际责任——兼论中国的国际责任[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9 陈拯;;内发的变革:中国与国际人权规范[A];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借鉴与创新——2011年博士论坛[C];2011年
10 凌胜利;;美国亚太联盟转型的动力探析[A];国际关系研究:新发展与新问题——2012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秋君;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3 赵良英;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构建[D];武汉大学;2010年
4 钟馨;1976-2001年中国对外传播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付竞卉;金融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6 祖彦;21世纪初中国东北亚国家安全利益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赵跃钦;论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的演变及其动因[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吴立斌;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及影响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李强;中国和平崛起的可行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史伟成;区域性公共产品与东亚外汇储备库建设[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希;中国对东南亚地区软实力外交探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李青;论中国软性国际政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志军;探析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D];暨南大学;2011年
4 王永洁;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东亚地区体系的转变[D];山东大学;2010年
5 邢西敬;国际政治格局新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董崇悦;战后美国知识产权对外保护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朱佳志;东亚共同体的构建及中国的战略应对[D];吉林大学;2011年
8 潘茂娟;论弥赛亚与苏(俄)的兴衰[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单书波;公共外交视角下的中国世博外交[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辉;中国对非洲认知的两次转变[D];外交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亚玲;;冷战后美国对华战略转变的根本逻辑与手段——兼论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J];当代亚太;2010年03期
2 宋伟;;试论美国对亚太区域合作的战略目标和政策限度[J];当代亚太;2010年05期
3 李巍;;东亚经济地区主义的终结?——制度过剩与经济整合的困境[J];当代亚太;2011年04期
4 周方银;;韬光养晦与两面下注——中国崛起过程中的中美战略互动[J];当代亚太;2011年05期
5 杨原;;大国无战争时代霸权国与崛起国权力竞争的主要机制[J];当代亚太;2011年06期
6 孙学峰;大国崛起与体系战争:对两种理论解释的质疑[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周方银;;中国的世界秩序理念与国际责任[J];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03期
8 王缉思;从美国外交新特点看中美关系[J];国际经济评论;1998年Z2期
9 马振岗;;“中美战略竞争论”剖析[J];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06期
10 王缉思;;中国的国际定位问题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思想[J];国际问题研究;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驻美国记者 温宪 张e
本文编号:2976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97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