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美国战略调整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发布时间:2017-04-11 15:12

  本文关键词:美国战略调整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影响中国和平发展外部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是一种长期战略考虑,是一种涉及安全、政治和经济等所有领域的结构性转型,美国要致力于重建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并主导地区秩序的规划和构建。不同于将亚太地区截然划分为两大阵营的冷战战略,美国亚太战略调整所采取的措施是两面下注和两面套利,一方面把中国确定为战略"假想敌",挑动中国和亚太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为美国介入该地区提供战略机遇;另一方面也尝试积极推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防止亚太地区陷入冷战对抗的泥淖。中美两大战略资源系统如何协调彼此关系,成为决定中美关系和亚太地区秩序的关键因素。从全球化时代和亚太地区一体化的现实出发,构建中美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合作竞争、聚同化异的新型大国关系,开展中美战略协调和预防性合作,将是化解这一危险的战略思路。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中国战略与公共外交中心;
【关键词】美国亚太战略 中美关系 中国崛起 新型大国关系
【分类号】:D822.3
【正文快照】: 一导论防止在欧亚大陆崛起一个挑战美国世界领导地位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一直是二战后美国大战略的核心。在冷战期间,受美苏争霸的影响,美国战略经营的重心一直放在欧洲,亚太和中东地区不过是美国战略部署的辅助。然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及冷战结束,使欧洲在美国大战略中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宋国友;;美国的东亚FTA战略及其对地区秩序的影响[J];当代亚太;2007年11期

2 楚树龙;“9.11”事件与布什政府对外政策[J];和平与发展;2001年04期

3 宋德星;李高峰;;美国亚太战略中的地缘政治考量[J];和平与发展;2011年04期

4 赵明昊;;“重返”还是“重构”:试析当前美国亚太战略调整[J];当代世界;2010年12期

5 季晓丹;王维;;美国海洋安全战略:历史演变及发展特点[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年02期

6 赵景芳;;美国战略思维与霸权战略选择[J];太平洋学报;2011年07期

7 夏立平;美国“重返东南亚”及其对亚太安全的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02年08期

8 钱文荣;;奥巴马政府全球战略调整及对我影响[J];亚非纵横;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得刚;;国际关系三大主流学派的权力观及其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焦新平;粟进英;;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战略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3 周莉;浅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郭锐敏;;全球化背景下美国民主输出的特点及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杨晓龙;东亚区域主义与中国周边外交[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6 张能为;;文化、语词与文明:伽达默尔的文化理解与现代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贺飞,陈世永;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建——从文化传统看中国的现代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宫维明;全球化背景下价值冲突的逻辑进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阳春花;易志高;;跨文化沟通中的深层观念障碍探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马丽蓉;论西方传媒在中阿合作中的阻障作用[J];阿拉伯世界;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军;;国家繁荣的标志:多元化下的价值统一——转型时期政府塑造社会认同感的职能研究[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2 钱子文;;我们到底要什么?——危机视角下的中国现代化[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冯玮;;廓清“文明”和“文化”的差异——从词源到现实意义[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4 曲洪亮;;文化软实力与精神文明建设[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5 唐翼;;简评文明冲突及其给予我们的启示[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宋丙涛;;黄河农耕文明辉煌和衰落的制度性和经济性原因分析[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7 马玲娜;;乡村体验型老年度假公寓的开发构想[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仁;;回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9 李仁;;回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10 谭英;张贵梅;王晏;董宁玮;;试论公民人文科学素质培养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艳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隋伟;东亚金融合作法律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8 赵良英;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构建[D];武汉大学;2010年

9 钟馨;1976-2001年中国对外传播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程郁儒;民族文化传媒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策;分析折中主义与后冷战时代东亚安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胡骏军;法治背景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彭琪;冷战后国际格局变迁与蒙古外交政策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田斌;儒家文化与中国国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郑闯;镜像与他者:《印度时报》涉华报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兰卉;日本传统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陈才;当代青少年道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陆海英;论中国海军护航索马里——国家利益视角[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申健;巴以问题:困境与出路[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蕴岭;关于东亚合作的发展前景[J];国际经济评论;2001年Z2期

2 张斌;中国与东亚的经济关系及前景[J];国际问题研究;2003年04期

3 陆建人;亚太经合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其前景[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12期

4 宋国友;东亚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与美国霸权的变迁[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7期

5 孙哲;孙哲;;美国霸权的发展维度——奥巴马政府全球发展战略评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11期

6 张小明;;美国是东亚区域合作的推动者还是阻碍者?[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07期

7 赵刚箴;盘点布什政府60天外交[J];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殷弘;;中国崛起和中美关系的战略形势[J];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04期

2 周敏凯;孙丹;;后金融危机阶段美国对华关系新定位与亚太地区安全战略调整[J];国际展望;2011年03期

3 黄忠;唐小松;;试论亚太地区对中国崛起的认知与反应[J];教学与研究;2011年02期

4 谭璐;;1919—2009中国巨变中的中美关系[J];前沿;2009年07期

5 刘维维;;试论“中国威胁论”与中美关系[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周兴泰;;美国战略家眼中的中国——基于“四大”的一种比较分析[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年10期

7 胡文平;;中美关系刍议[J];青海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8 杨达;;中美关系困境四大原委述评[J];探索与争鸣;2011年05期

9 罗伯特·萨特;郎平;周琪;;中国崛起的挑战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含义[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11期

10 时永明;;中美关系与亚太地区格局[J];和平与发展;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新天;;亚太地区的发展前景及中国的作用[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2 冯新铭;;中国的发展不会对日本产生威胁[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102期)[C];2011年

3 徐强;;解读邓小平发展中美关系大局思想[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4 吴苑华;;中国崛起:后美国世界的希望——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中国观[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5 杨吉平;;权力转移与20世纪的英美关系——对中美关系的启示[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6 袁盈;;论中美关系的发展与邓小平的对美战略思想[A];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倪世雄;潜旭明;;中美关系60年:回顾、启示、展望[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8 苗建寅;;抗战时期宋庆龄对中美关系的推动和发展[A];宋庆龄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9 章嘉琳;;美国对付中国崛起的“对冲”战略[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美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国机;;回顾与展望中美关系——市国际关系学会等纪念《上海公报》发表30周年[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曼;美媒:中国顶住了美国压力[N];国防时报;2010年

2 曹鹏程;胡锦涛会见美国前总统布什[N];人民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李春艳;正确对待中国崛起是中美关系关键[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4 见习记者 王宇新;双赢与对抗:中美关系的两种可能[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5 裘元伦;欧洲前途并不暗淡(下)[N];学习时报;2009年

6 王鸿刚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美关系的未来——“结构性冲突”还是“结构性合作”?[N];广州日报;2011年

7 上海政法学院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 郭学堂;中美关系“空档期”需克服“不适应综合症”[N];文汇报;2011年

8 记者 许钊颖;沈丁立:务实地走向强而不霸理想[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9 中国现代国关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 袁鹏;中美关系——反恐弱化寻新机遇[N];广州日报;2011年

10 马小军;何谓中美关系大局[N];东方早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巧荣;APEC与中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2 韦红;东盟地区主义的发展与中国[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宋俊芳;中美关系的政治经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余万里;美国跨国公司与九十年代的中美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李艳辉;政治经济的互动与中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王珏;权力与声誉[D];复旦大学;2006年

7 杨绪盟;朝鲜半岛危机与中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王新;后冷战时代中美俄三边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宋静;冷战后美国思想库在影响对华决策中的角色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杨;东北亚安全格局中的中美关系[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春霞;21世纪初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和中美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谭新全;试析冷战后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D];青岛大学;2005年

3 王创峰;历史没有终结[D];河南大学;2003年

4 方曙兵;“中国崛起”背景下的中美协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日常;公众心目中的中美关系与中国的崛起[D];浙江大学;2007年

6 罗丹丹;从“社会文化透镜”分析美国对“中国崛起”的认知[D];外交学院;2007年

7 辛志永;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及中国的对策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徐良;冲突与合作[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纪文宇;论非对称性相互依赖下的中美关系[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

10 袁云初;9·11后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与中美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美国战略调整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93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993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a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