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规范内化理论视角下的世界卫生组织在华合作中心发展历程、挑战与建议
发布时间:2021-02-20 18:00
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是支持世卫组织实现其组织目标的合作者,同时也是中国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一支重要队伍。本文运用国际规范内化理论,从认知变化、制度变化和政策实践3个维度梳理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的初步发展阶段、能力提升阶段和快速提升阶段的发展历程,结合文献梳理、现场调研、深度访谈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分析当前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面临的认知渠道不畅、国家层面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不力等问题与挑战,并提出强化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规划、整体推进在华合作中心发展,建立紧密的协调机制、畅通沟通交流渠道,积极调动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升在华合作中心的品牌效应和国际影响力等建议。
【文章来源】:中国医药导报. 2020,17(15)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理论框架
1948~1978年,世卫组织在全球任命了32家合作中心。该阶段全球范围内合作中心以传染病防控和职业健康为主,合作中心的发展与当时全球卫生重点领域、关键问题紧密相关(见图2)。由于此阶段中国尚未与世卫组织建立正式关系,没有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在传染病防控阶段,原卫生部设立了国际合作司来组织指导卫生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对外宣传、援外工作,开展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此阶段,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医疗基础薄弱,对参与全球卫生的认识不足,缺乏配套的制度安排和相应的政策实践,因此,中国对世卫组织合作中心并没有产生内化。
1978~2003年间,世卫组织在全球任命了216家合作中心,该阶段全球合作中心以传染病防控为主,公共卫生与全球卫生领域的合作中心数量仅次于传染病防控领域。此阶段全球世卫组织合作中心的发展与各国落实世卫组织倡导“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有关联[16]。该阶段中国与世卫组织的互动关系从初步接触转向全面接触及逐步加深理解加强合作时期,中国对世卫组织合作中心的认知逐步提升。其中,任命在华合作中心28家,以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为主,生殖与妇幼健康领域、传染病防控领域和康复医学等领域合作中心逐渐兴起。见图3。在认知层面,随着中国进一步参与国际制度,国际制度的规则和规范逐渐融入中国的认知和政治结构之中,规范认同开始成为中国与国际制度之间良性互动的基础条件[17]。此阶段世卫组织和原中国卫生部签署了卫生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自此中国政府与世卫组织的合作纳入正轨,一些医药卫生研究机构陆续被指定为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自第一批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任命,在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下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世界卫生组织在华合作中心的意义和作用[J]. 刘久畅. 中国卫生产业. 2018(13)
[2]全球卫生治理的变化和挑战及对中国的启示[J]. 高明,唐丽霞,于乐荣. 国际展望. 2017(05)
[3]基于国际规范内化理论的我国与WHO的合作发展[J]. 马琳,郑英,王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4]世界卫生组织与中国共同发布《中国—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合作战略》(2016—2020)[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6(03)
[5]全球治理体系转型中的国际制度[J]. 苏长和. 当代世界. 2015(11)
[6]埃博拉战争:危机、挑战与启示[J]. 徐彤武. 国际政治研究. 2015(02)
[7]全民健康覆盖的内涵界定与测量框架[J]. 张朝阳,孙磊.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4(01)
[8]国际气候制度在中国的内化[J]. 马建英.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1(06)
[9]国际规范内化:涵义、机制及意义[J]. 钟龙彪.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0(06)
[10]利益认知与国际规范的国内化——以中国对国际气候合作规范的内化为例[J]. 康晓.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01)
博士论文
[1]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机制的形成与演变:国家利益[D]. 曾瑞声.暨南大学 2012
[2]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的国际机制分析[D]. 晋继勇.复旦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试析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作用的变化[D]. 许晴.外交学院 2018
[2]利益相关者分析视角下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管理策略研究[D]. 鲁雅.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6
[3]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的中国参与[D]. 张梦姣.山东大学 2016
[4]不同时期我国国际卫生合作策略研究[D]. 马琳.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3
[5]国际制度的国内化[D]. 曹俊.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43133
【文章来源】:中国医药导报. 2020,17(15)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理论框架
1948~1978年,世卫组织在全球任命了32家合作中心。该阶段全球范围内合作中心以传染病防控和职业健康为主,合作中心的发展与当时全球卫生重点领域、关键问题紧密相关(见图2)。由于此阶段中国尚未与世卫组织建立正式关系,没有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在传染病防控阶段,原卫生部设立了国际合作司来组织指导卫生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对外宣传、援外工作,开展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此阶段,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医疗基础薄弱,对参与全球卫生的认识不足,缺乏配套的制度安排和相应的政策实践,因此,中国对世卫组织合作中心并没有产生内化。
1978~2003年间,世卫组织在全球任命了216家合作中心,该阶段全球合作中心以传染病防控为主,公共卫生与全球卫生领域的合作中心数量仅次于传染病防控领域。此阶段全球世卫组织合作中心的发展与各国落实世卫组织倡导“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有关联[16]。该阶段中国与世卫组织的互动关系从初步接触转向全面接触及逐步加深理解加强合作时期,中国对世卫组织合作中心的认知逐步提升。其中,任命在华合作中心28家,以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为主,生殖与妇幼健康领域、传染病防控领域和康复医学等领域合作中心逐渐兴起。见图3。在认知层面,随着中国进一步参与国际制度,国际制度的规则和规范逐渐融入中国的认知和政治结构之中,规范认同开始成为中国与国际制度之间良性互动的基础条件[17]。此阶段世卫组织和原中国卫生部签署了卫生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自此中国政府与世卫组织的合作纳入正轨,一些医药卫生研究机构陆续被指定为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自第一批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任命,在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下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世界卫生组织在华合作中心的意义和作用[J]. 刘久畅. 中国卫生产业. 2018(13)
[2]全球卫生治理的变化和挑战及对中国的启示[J]. 高明,唐丽霞,于乐荣. 国际展望. 2017(05)
[3]基于国际规范内化理论的我国与WHO的合作发展[J]. 马琳,郑英,王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4]世界卫生组织与中国共同发布《中国—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合作战略》(2016—2020)[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6(03)
[5]全球治理体系转型中的国际制度[J]. 苏长和. 当代世界. 2015(11)
[6]埃博拉战争:危机、挑战与启示[J]. 徐彤武. 国际政治研究. 2015(02)
[7]全民健康覆盖的内涵界定与测量框架[J]. 张朝阳,孙磊.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4(01)
[8]国际气候制度在中国的内化[J]. 马建英.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1(06)
[9]国际规范内化:涵义、机制及意义[J]. 钟龙彪.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0(06)
[10]利益认知与国际规范的国内化——以中国对国际气候合作规范的内化为例[J]. 康晓.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01)
博士论文
[1]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机制的形成与演变:国家利益[D]. 曾瑞声.暨南大学 2012
[2]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的国际机制分析[D]. 晋继勇.复旦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试析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作用的变化[D]. 许晴.外交学院 2018
[2]利益相关者分析视角下世卫组织在华合作中心管理策略研究[D]. 鲁雅.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6
[3]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的中国参与[D]. 张梦姣.山东大学 2016
[4]不同时期我国国际卫生合作策略研究[D]. 马琳.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3
[5]国际制度的国内化[D]. 曹俊.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431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043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