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海外媒体署名文章分析——基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4-24 08:58
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是中国日益崛起之国际影响力,与跨文化传播能力并不匹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读误解误会并不鲜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出访轨迹遍及全球,并且在海外主流媒体发表大量署名文章。从跨文化传播视角来看,这些署名文章传播渠道直接、内容丰富、手段多样,是新时代中国跨文化传播的新范式。从跨文化传播的目的来看,这些文章旨在推进民心相通;从跨文化传播的内容来看,这些文章主要讲述中国故事;从跨文化传播的策略来看,这些文章寻求共识促进共通。在中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梳理和研究习近平海外署名文章,对于提升中国跨文化传播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文章来源】:萍乡学院学报. 2020,37(02)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习近平海外媒体署名文章概述
二、民心相通:跨文化传播的主要目标
三、中国故事:跨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四、寻求共识:跨文化传播的主要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跨文化聚点研究:文化边界,新百科全书与综合文本[J]. 赵汀阳.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05)
[2]国家形象建构视角下中国对外话语传播模式探索——以习近平海外发表署名文章为例[J]. 高彬.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3]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国际传播的论述[J]. 陈力丹. 当代传播. 2018(05)
[4]在当地主流媒体刊发署名文章:彰显对外传播新理念新方法——习近平主席海外署名文章特色解读[J]. 张树军,贾亮. 中国记者. 2017(12)
[5]以同一求认同:中国领导人对外传播的修辞策略研究——习近平海外媒体署名文章的分析[J]. 陈昌凤,吴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6]“一带一路”愿景下民心相通的交融点[J]. 李自国.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7]公共外交视角下领导人文章探悉——以习近平主席海外署名文章为例[J]. 江涛,陈剑煜. 对外传播. 2016(02)
[8]习近平对外传播思想初探[J]. 黄超,郭橦霖. 河北学刊. 2015(02)
[9]“跨文化传播”术语和学科的生成发展[J]. 陈国明. 学术研究. 2010(11)
[10]论中国拓展国际话语权的新思路[J]. 梁凯音. 国际论坛. 2009(03)
本文编号:3157075
【文章来源】:萍乡学院学报. 2020,37(02)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习近平海外媒体署名文章概述
二、民心相通:跨文化传播的主要目标
三、中国故事:跨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四、寻求共识:跨文化传播的主要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跨文化聚点研究:文化边界,新百科全书与综合文本[J]. 赵汀阳.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05)
[2]国家形象建构视角下中国对外话语传播模式探索——以习近平海外发表署名文章为例[J]. 高彬.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3]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国际传播的论述[J]. 陈力丹. 当代传播. 2018(05)
[4]在当地主流媒体刊发署名文章:彰显对外传播新理念新方法——习近平主席海外署名文章特色解读[J]. 张树军,贾亮. 中国记者. 2017(12)
[5]以同一求认同:中国领导人对外传播的修辞策略研究——习近平海外媒体署名文章的分析[J]. 陈昌凤,吴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6]“一带一路”愿景下民心相通的交融点[J]. 李自国.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7]公共外交视角下领导人文章探悉——以习近平主席海外署名文章为例[J]. 江涛,陈剑煜. 对外传播. 2016(02)
[8]习近平对外传播思想初探[J]. 黄超,郭橦霖. 河北学刊. 2015(02)
[9]“跨文化传播”术语和学科的生成发展[J]. 陈国明. 学术研究. 2010(11)
[10]论中国拓展国际话语权的新思路[J]. 梁凯音. 国际论坛. 2009(03)
本文编号:31570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157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