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从中国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的三个维度建构“全球中国”话语体系

发布时间:2021-04-30 10:48
  本文综合利用文献资料分析、二手资料分析与历史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梳理"全球中国"话语体系建构历程。从历时性视角回溯"古代中国""现代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建设与国际话语体系建构过程;聚焦于共时性维度,从顶层政治话语和舆论回应的角度梳理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国际话语体系即"全球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历时性与共时性在理论层面描绘出"古代中国""现代中国"和"全球中国"三个国际话语体系维度之间的动态关联,勾勒出"全球中国"话语体系的轮廓,为其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文章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中国国际话语体系建构溯源——从国际话语权到国际话语体系
    (一)古代中国——“神秘东方国度”的想象
    (二)现代中国——国力变化影响下的国际话语权和话语体系建构
        1.近代中国:“风雨飘摇”中的失语
        2.红色中国:“走向世界”的不懈努力与博弈
        3.开放中国:从“韬光养晦”到“走向世界”
二、十八大以来“全球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
    (一)主动发声:“中国方案”的对外传播和不断提升的国际参与
        1.全球治理与发展理念
        2.对外传播与国际参与
    (二)积极回应:有理有据回应“锐实力”言论
三、对“全球中国”话语体系理论建构的思考
    (一)古代中国的历史遗产:“天下”的想象与关系哲学
    (二)现代中国的实践助力:对“力”的逻辑的不懈追求及持续反思
    (三)全球中国的愿景:兼备“精神”与“体魄”的中国走向世界中心
四、“全球中国”话语体系建构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外交与国际话语权提升的再思考[J]. 孙吉胜.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02)
[2]新中国形象的再建构:70年对外传播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路径[J]. 史安斌,张耀钟.  全球传媒学刊. 2019(02)
[3]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与人的精神世界重建[J]. 韩庆祥,王海滨.  求索. 2019(01)
[4]从“跨文化传播”到“转文化传播”[J]. 史安斌.  国际传播. 2018(05)
[5]延续冷战思维 体现焦虑心态 透析所谓“锐实力”[J]. 史安斌.  理论导报. 2018(04)
[6]跨文明交流、对话式文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J]. 贾文山,江灏锋,赵立敏.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7(05)
[7]论十八大后中国国际政治话语体系的构建[J]. 黄忠.  社会科学. 2017(08)
[8]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对外传播思想研究[J]. 张超.  对外传播. 2016(08)
[9]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演变[J]. 陈正良,王宁宁,薛秀霞.  浙江社会科学. 2016(06)
[10]中美两种不同的外交哲学[J]. 郑永年.  领导文萃. 2016(10)



本文编号:3169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169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7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