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中巴友好关系与印美战略同盟:1998-2012年南亚均势的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30 09:05

  本文关键词:中巴友好关系与印美战略同盟:1998-2012年南亚均势的案例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巴基斯坦 战略伙伴关系 印美同盟 实力均衡 南亚


【摘要】:第一章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理论框架,以进一步说明本文的研究目标。为了理解南亚的均势动态,本文试图采用“现实主义”理论证实:尽管全球化和其他与其竞争的自由主义理论已经出现,但国际政治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且世界政治的无政府结构产生了一种自救体系,在该体系中国家会制定相关政策以抵制潜在的威胁。因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会更容易变成其他强国的仆从国。与其他理论相比,均势理论在无政府结构中更有效,而且均势理论真实地演绎了南亚的战略形势。要知道只有强国才能对强国进行有效的制衡。事实上均势理论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存在,最典型的例子可以追溯到冷战。冷战期间美苏两国曾一度走到了核灾难的边缘,但由于害怕彼此确保能摧毁对方的能力,最终这种局势逐步降级。而均势也恰恰保证了南亚的和平与稳定,但南亚的均势一旦被打破,很可能会将印度和巴基斯坦推向战争的边缘,并且肯定会将临近的有核国家也卷入其中。 第二章叙述了自南亚次大陆独立以来,由于双方实力的不对称,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曾几度爆发战争和冲突。为了实现实力的平衡,巴基斯坦曾加入过由美国发起建立的安全条约组织,如东南亚条约组织和中央条约组织。而印度没有加入任何一个集团,却得到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1962年的中印边界冲突也使印度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并制止中国在南亚影响力上升的重要资产。印度对巴基斯坦和中国的“两边对抗”政策,使其成为两国共同的威胁。1974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技术及物质的援助下,印度进行了核试验,这使局势明显导向有利于印度的一面,而且印度通过克什米尔问题继续威吓巴基斯坦。1998年印度再次进行核试验又一次对巴基斯坦造成了威胁。在印度核试验的15天中,巴基斯坦也报复式地进行了5天的核试验,宣告了巴基斯坦核模糊态度的结束。为实现与印度的平衡,巴基斯坦争取到了中国的支持,并且通过此种方式巴基斯坦努力地完成了与印度的战略均势。 第三章论述了由于南亚次大陆使用核武器,南亚的安全范式发生了转变。巴基斯坦的核武器抗衡了印度在南亚的核垄断,而华盛顿持悲观态度的反炸弹游说团体却很担心核战争的爆发。然而,均势在南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开启了和平的进程,结束半个世纪以来包括克什米尔纷争在内的敌对状态。中国赞赏巴基斯坦这种和平的努力,支持其与印度缓和。此外,印度和巴基斯坦双方都采用了全方位的外交手段增强双方军事以及非军事的信心构建机制。但是,国内和国外的反和平分子试图通过“卡吉尔边境冲突”破坏和平,这再一次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推向了战争的边缘。由于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很恐惧“相互确保摧毁能力”,危机最终逐步降级,并且两个国家组建了“事实调查委员会”去查明冲突的起因。南亚的和平给某些国家以很大的打击,这些国家每年向印度和巴基斯坦出售价值数十亿的武器,并且难以容忍中国的和平崛起。通过南亚安全环境和冷战战略平衡可以得出一个恰当的结论:尽管爆发了几次危机性事件,但由于核武器竞争对手的“准平衡”,冷战不会转向热战。 第四章讲述了在国际关系中国家使用战略平衡是出于两个原因:一、想阻止一个霸权国的出现。二、想限制敌对国家占据支配地位,因为这种支配地位会对其他国家的安全和生存构成切实的威胁。而实现这种目标的方式是追求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平衡。为实现各自的国家利益,印度和巴基斯坦在追求硬实力平衡之外还追求软实力平衡,这造成了南亚均势的复杂性。相对于巴基斯坦,印度在传统武器装备的组成上享有优势,而美国和印度的战略伙伴关系又使巴基斯坦难以超越印度的军事力量。美国对印度大量出售现代和尖端武器,打破了南亚区域的实力平衡。而巴基斯坦坚定和可靠的支持者——中国,帮助巴基斯坦沿着战略平衡的道路对抗印美战略伙伴关系,因为维持实力平衡是保证地区的和平和稳定必不可少的条件。 第五章论述了在实力平衡逐渐倾向印度的过程中,美国所扮演的角色。赫德利·布尔(Hedley Bull)认为大国也许会用它们的优势地位来维持国际秩序。但事实上,大国却采取了引起国际秩序混乱的政策,它们试图去扰乱而不是去维持国际秩序的总体平衡。南亚的和平与印度和巴基斯坦实力的均衡息息相关,但美国却利用其在国际体系中的优势地位向印度提供核交易,这等同于扰乱了南亚地区的实力平衡。可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印美关系在历史中却没有享受过史无前例的蜜月期。显然,在印美高额核交易的背后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印美核交易将使印度战略地位迅速提升,而巴基斯坦和中国将是印美民用核交易的直接受害者,因为美国希望印度能够成为中国的制衡者。印美核交易直接违反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而他们所持有的理由却是印度不是这两个条约的签字国。可是尽管如此,“大国核俱乐部”在对印美两国没有任何告诫的情况下认可了这种行为。与巴基斯坦相比,印美核交易肯定会提升印度的核实力,这很可能造成南亚地区实力的失衡。而中国作为南亚政治中影响力较大的国家,并且国际地位逐渐上升,与巴基斯坦进行合作,以重建南亚地区的实力平衡。 第六章叙述了中国通过维持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实力平衡,在维护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尽管印度不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成员国,但印美的民用核交易行为和美国法律上对印度的核项目的认可,肯定会给印度以核技术上的优势。作为“非北约盟国”和美国领导的反恐战争的前沿阵地,巴基斯坦一直期望从美国得到与印度类似的核交易,可是美国直截了当地拒绝与巴基斯坦进行任何民用核交易,巴基斯坦的希望破碎了。而印美民用核交易将会为印度的核武器项目提供额外的铀原料,这会削弱南亚现存的威慑力,巴基斯坦的战略家对此深表担忧。最终,当美国拒绝聆听要与印度取得同等待遇的持续请求后,巴基斯坦转向依靠其“全天候”的朋友——中国,以追赶上印度的核优势地位。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和南亚最近的邻居,中国在南亚拥有既得利益,中国真诚的期望南亚保持和平与稳定,因为这将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崛起以及地区的和平与繁荣。正如1998年核展示之后所见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实力均衡确保了南亚地区的相对平衡。
【关键词】:中国—巴基斯坦 战略伙伴关系 印美同盟 实力均衡 南亚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815.2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5
  • Introduction15-29
  • Chapter 1 Theoretical Relevance to Balance of Power in South Asia29-49
  • 1.1 Introduction29-30
  • 1.2 Theoretical Framework30-31
  • 1.3 Revitalization of Realist Paradigm in Contemporary Times31-34
  • 1.4 Anarchic Structure of World Politics34-36
  • 1.5 Balance of Power as a Concept36-38
  • 1.6 Strategies to maintain Balance of power38-42
  • 1.7 U.S Hegemony and Counter-balancing42-44
  • 1.8 Balance of Power;historically experienced and practiced44-49
  • Chapter 2 Pakistan's Journey from Imbalance to Balance of Power49-81
  • 2.1 Introduction49-50
  • 2.2 Genesis of Sino-Pakistan Cooperation50-51
  • 2.3 Asymmetric Balance and Challenges to Pakistan's Security51-57
  • 2.4 Sino-Pakistan versus Indo-US Security Cooperation57-61
  • 2.5 Regional Imbalance Triggers War(1965),China Sided Pakistan61-64
  • 2.6 India Dismembers East-Pakistan(1971)64-67
  • 2.7 Nuclearization of the Region:China-Pakistan Move Against all Odds67-69
  • 2.8 A Shift from Conventional Balance to Nuclear Balance69-74
  • 2.9 China's Assistance and Indo-US Uproar74-77
  • 2.10 Nuclear Ambiguity Comes to an End77-81
  • Chapter 3 Pakistan's Nuclear Parity and its Outcome81-113
  • 3.1 Introduction81-82
  • 3.2 Pro-Bomb and Anti-Bomb Lobbies in Washington82-84
  • 3.3 Initiation of Peace Process a Paradigm Shift in Indo-PakistanRelations84-90
  • 3.4 Underdog of Indo-Pakistan Peace90-94
  • 3.5 Agra Summit 200194-96
  • 3.6 September 11,2001 attacks and their impacts on South Asianpolitics96-99
  • 3.7 Militant's attack on Indian Parliament a blow to Peace Talks99-102
  • 3.8. Peace Reaffirmation at SAARC Summit102-109
  • 3.9 Comparison with Cold War Detente Scenario109-113
  • Chapter 4 Sino-Pakistan versus Indo-US vacillation of Soft and HardBalancing113-129
  • 4.1 Introduction113
  • 4.2 A Modus Operandi of Soft and Hard Balancing in South Asia113-121
  • 4.3 Sino-Pakistan Defense Cooperation,a Hard Balancing121-126
  • 4.4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Cooperation:Gawadar Port Project126-129
  • Chapter 5 Indo-US nuclear deal and regional Balance129-153
  • 5.1 Introduction129-130
  • 5.2 Indo-US Nuclear Deal and Regional Security130-131
  • 5.3 Indo-US Civil Nuclear deal and Implications for Regional Security131-133
  • 5.4 U.S Arduous Struggle to Materialize Indo-US Civil Nuclear Deal133-140
  • 5.5 Advantages to India under Nuclear Package140-148
  • 5.6 Neglecting India's Problems148-149
  • 5.7 Underdogs of South Asian Peace149-151
  • 5.8 South Asian Peace Conducive for China's Peaceful Rise151-153
  • Chapter 6 Sino-Pakistan Maneuvering to Balance the Power153-167
  • 6.1 China Fortifies Pakistan's Defense153-156
  • 6.2 Dis./Similarities between Indo-US and Sino-Pakistan Nuclear Deals156-159
  • 6.3 Rationale behind Sino-Pakistan Strategic Cooperation159-162
  • 6.4 Disturbed Balance of Power and Rising Regional Instability162-167
  • Conclusion and Recommendation167-171
  • Bibliography171-187
  • Appendixes187-205
  • Acknowledgement205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Muhammad Moaeen-ud-Din;;Buffalo:A Dairy Animal of Pakistan[A];第三届中国奶牛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H_∞ Control of Switched Systems with Time-Delay[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Han Soohee;Kwon Wook Hyun;;Robust FIR Filters for Linear Continuous-time State Space Models with Uncertainties[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Adaptive State-Feedback Stabilization for High-Order Stochastic Nonlinear Systems with Time-Varying Control Coefficients[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Decentralized Parameters Estimation of Chemical Pollution Source Us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D卷[C];2011年

6 ;Almost Sure Average Consensus of Multi-Agent Systems With Time-Varying Topologies and Stochastic Communication Noises[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Robust Stabilization of Uncertain Kinematic Systems in Nonholonomic Mobile Robots with One Trailer[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T-S Fuzzy Modeling and Control for a Class of 2-D Nonlinear Systems[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9 Shaun Breslin;;国家主导型发展的历史考察:从李斯特到中国治理模式(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影响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10 ;Stabilizing A Class of Dynamical Complex Networks Based on Decentralized Control[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闫磊 编译;救助新方案出炉欧债危机仍难除[N];经济参考报;2011年

2 记者 许玲琴;工程建设公司康德科压气站通过验收[N];中国石油报;2010年

3 李文;巴基斯坦钢铁公司上调所有产品价格[N];中国冶金报;2011年

4 巴参;巴基斯坦纺织工业协会呼之欲出[N];中国纺织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万(Rizwan Naseer);中巴友好关系与印美战略同盟:1998-2012年南亚均势的案例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2 阿明(Musarat Amin);巴基斯坦反美主义的增长及其对区域和平的启示:后9·11时代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Sher Khan Panhwar;[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Muhammad Usman;[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伊莲(Elaine Tolentino);后冷战时代联盟政治的多样化[D];吉林大学;2013年

6 Muhammad Mudassar;巴基斯坦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7 提根(Steven Kigen Morumbasi);打击索马里海盗:中国的机遇与挑战[D];吉林大学;2013年

8 哈赛;巴基斯坦大型建筑项目风险管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奥自然(Ozren Djuric Mikusevic);渐行渐近:中欧友好关系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诺迪拉;乌兹别克斯坦的国际和国内投资法规范的互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娅迪;从传播与环境不同层次的视角分析灾难外交中公共关系模型的角色[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姜皓元;以国际法的视角看岛国沉没后其国际地位和海洋权利依旧存在[D];南京大学;2013年

3 NurzatZhanybekova(诺萨特);[D];山东大学;2012年

4 THEODORE OPPONG YEBOAH(王飞鸿);[D];山东大学;2013年

5 Laone Pearl Selala(龙珠);[D];山东大学;2012年

6 吴静;浅析9/11后美国对印核政策调整[D];外交学院;2013年

7 林洛佑;新加坡对华安全政策的动因—超越现实主义?[D];清华大学;2012年

8 Ryan;[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9 Aaron Jed Rabena(瑞杰龙);[D];山东大学;2012年

10 Natalie Jordaan (周星星);[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93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593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4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