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论西欧与蒙古帝国的交往(1245-1368年)

发布时间:2017-08-03 04:18

  本文关键词:论西欧与蒙古帝国的交往(1245-1368年)


  更多相关文章: 西欧 蒙古帝国 传教士 交往


【摘要】:13、14世纪是西欧与蒙古帝国交往的最频繁时期。在这一百多年的交往过程中,双方由最初的互不了解,逐渐发展成为稳定的外交对象。可以说中世纪西欧与蒙古帝国的交往,引起了欧亚文明的相互碰撞,进而迎来了东西方世界频繁交往的时代。本文通过分析交往双方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交往内容的变化,总结出双方在不同时期交往的历史特点及影响。第二次蒙古西征后,整个欧洲为之恐惧、震惊,为了清楚蒙古帝国接下来的作战计划以及深入地了解这个陌生的游牧民族,1245年西欧教皇开始派遣传教士作为使者来到蒙古帝国,这些使者穿梭在欧亚大陆上,打破了西欧与蒙古帝国之间的陌生屏障,双方的交往一直持续到元朝末年。本文分为三部分论述西欧与蒙古帝国的交往:第一部分论述西欧与蒙古帝国的早期交往。时间以罗马教廷1245年正式派遣的第一位使节柏朗嘉宾为起点,法王路易九世所遣的传教士鲁布鲁克为这一时期的截止点。通过分析这一时期西欧与蒙古帝国的历史背景、交往过程中的重要史实内容,重点分析出双方交往的特点。第二部分论述伊利汗国与西欧的交往。伊利汗国与西欧十字军在这一时期均遭到埃及马木路克的攻击,因此双方想要建立军事联盟共同抵制埃及马木路克。通过分析伊利汗国同西欧的军事状况和交往内容,总结出这一时期双方交往的特点以及产生的深远影响。第三部分论述元朝与西欧的交往。忽必烈1271年建立元朝,同西欧发展成稳定的外交关系。通过分析西欧与元朝的历史背景,以及西欧的传教士、商人来华的状况,概括出这一时期元朝与西欧交往的特点,以及对东西方世界的影响。
【关键词】:西欧 蒙古帝国 传教士 交往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856;D831.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4
  • 第一章 西欧与蒙古帝国的早期交往(1245—1255年)14-27
  • 第一节 西欧与蒙古帝国早期交往的历史背景14-19
  • 一、西欧的内忧外患14-16
  • 二、蒙古帝国的早期征服16-19
  • 第二节 西欧与蒙古帝国的早期交往过程19-23
  • 一、约翰·柏朗嘉宾出使蒙古20-21
  • 二、阿思凌·隆巴儿底使团出使蒙古21
  • 三、安德·龙如美使团出使蒙古21-22
  • 四、威廉·鲁布鲁克等人出使蒙古22-23
  • 第三节 西欧与蒙古帝国早期交往的特点23-27
  • 第二章 伊利汗国与西欧的交往(1260—1316年)27-46
  • 第一节 伊利汗国与西欧交往的历史背景27-31
  • 一、伊利汗国西进受挫27-29
  • 二、西欧十字军收复耶路撒冷遇阻29-31
  • 第二节 伊利汗国与西欧的交往过程31-40
  • 一、旭烈兀同西亚的十字军建立联盟32-33
  • 二、阿八哈同爱德华一世对抗埃及马木路克33-36
  • 三、拉班·扫马出使西欧36-40
  • 第三节 伊利汗国与西欧交往的特点和影响40-46
  • 一、伊利汗国与西欧交往的特点40-43
  • 二、伊利汗国与西欧交往的影响43-46
  • 第三章 元朝与西欧的交往(1260—1368年)46-61
  • 第一节 元朝与西欧交往的历史背景46-48
  • 一、元朝统治下的和平稳定46-47
  • 二、西欧的政治经济陷入不稳47-48
  • 第二节 元朝与西欧交往的过程48-53
  • 一、马可波罗访元48-50
  • 二、孟特戈维诺、马黎诺里来华传教50-52
  • 三、鄂多立克旅行到达中国52-53
  • 第三节 元朝与西欧交往的特点和影响53-61
  • 一、元朝与西欧交往的特点54-57
  • 二、元朝与西欧交往的影响57-61
  • 结语61-62
  • 参考文献62-67
  • 附录67-68
  • 后记68-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傅骏;;影响高丽与蒙古帝国早期接触的几点外部因素[J];韩国研究论丛;2007年01期

2 洪坚毅;黄朋;;成吉思汗用兵制胜的秘诀[J];当代军事文摘;2006年03期

3 尤中;元朝对西南各民族地区的设治和经营[J];思想战线;1995年02期

4 内藤みどり;山本光朗;张永江;;1990~1991年日本有关内陆亚洲地区民族史(蒙古帝国以前)研究综述[J];民族译丛;1994年03期

5 沐烨;;成吉思汗的野心[J];领导文萃;2010年06期

6 姜蒙;;新丝路盛宴——第二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综述[J];兵团建设;2012年18期

7 王正平;;千年风云第一人[J];中国边防警察;2012年04期

8 铁达;;蒙古族茶文化[J];实践;2005年06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朝克图;;关于蒙古帝国时期的“约孙”[A];蒙古史研究(第九辑)[C];2007年

2 刘荣臻;;蒙古帝国社会保障思想浅析[A];中国少数民族和谐思想研究[C];2005年

3 巴尔克曼;;评蒙古帝国衰亡对蒙古社会发展的影响(英文)[A];蒙古史研究(第五辑)[C];1997年

4 魏琢;;浅谈大元帝国与大蒙古帝国及其关系[A];第二届元上都遗址与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杜维善;;蒙古帝国和四大汗国钱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6 杨德亮;;托茂家的伊斯兰信仰及其经济生产[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7 陈学霖;;忽必烈汗对汉人治术的认识与态度(摘要)[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1)[C];198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勿日汗;内蒙古:失传700多年的蒙古帝国玉玺“复活”[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王悠然;异常暖湿气候助力蒙古帝国崛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崇先鸣;包丽英:游走在蒙古帝国的时空[N];通辽日报;2009年

4 张清芳;成吉思汗第36代长孙女笔下的蒙古帝国[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5 见习记者 刘书艳;西方人眼中的成吉思汗[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6 继续;别有滋味的蒙古帝国余晖[N];中国证券报;2009年

7 里快;《蒙古帝国》蕴含恢弘的蒙元文化史诗[N];中华读书报;2014年

8 胡轩逸;一代“天”骄,气候成就成吉思汗[N];光明日报;2014年

9 见习记者 刘书艳;成吉思汗时代的商业文明[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10 袁剑;游牧力量的巅峰时代[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邱轶皓;蒙古帝国的权力结构(13-14世纪)[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韩极;论西欧与蒙古帝国的交往(1245-1368年)[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萨仁毕力格;蒙古帝国首都哈剌和林[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3 钢巴图;大蒙古和林城历史若干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4 张健;蒙古帝国叙事[D];暨南大学;2007年

5 沈洋;蒙古帝国第一次西征及其影响[D];兰州大学;2009年

6 萨日娜;蒙古帝国与穆斯林商人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王东成;论武臣统治时期的丽蒙关系[D];延边大学;2014年

8 朱鸣华;冲突中的传承,,碰撞中的交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126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6126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e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