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管制轻小武器非法贸易国际机制的有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6 23:04

  本文关键词:管制轻小武器非法贸易国际机制的有效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小武器和轻武器 国际机制有效性 《联合国从各方面防止 打击和消除小武器和轻武器非法贸易的行动纲领》 武器交易报告


【摘要】:小武器与轻武器因易于获得并便于使用,已成为国际冲突中最常被使用的武器,由此带来轻小武器非法贸易一直盛行,这严重影响到国际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更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和人道主义灾难。管制轻小武器非法贸易问题自1988年第一次作为联合国议题出现,至今已形成了以《联合国从各方面防止、打击和消除小武器和轻武器非法贸易的行动纲领》为核心的一系列国际机制。然而,这些国际机制却在实践中发挥的作用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本文以国家向联合国提交武器交易报告的行为作为分析视角,通过收集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考察了一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出口武器贸易量和联合国召开审查《行动纲领》执行进度的双年度会议对国家提交武器交易报告行为的影响。经验证表明,国际机制可以提高国际社会对问题的关注、认知度,有效弥补单个国家在管制轻小武器非法贸易方面的能力不足,并引导国家从追求自身近期经济利益转变为追求长远国际影响力。因此,,管制轻小武器非法贸易的国际机制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它为国家提供了交易信息,促成国家行为趋同,为此领域将来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小武器和轻武器 国际机制有效性 《联合国从各方面防止 打击和消除小武器和轻武器非法贸易的行动纲领》 武器交易报告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815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导言6-13
  • 一、 选题目的和意义6
  • 二、 研究现状综述6-9
  • 三、 研究问题的提出9-10
  • 四、 本文的框架设计10-13
  • 第一章 管制轻小武器非法贸易国际机制的发展13-21
  • 一、 轻小武器的概念及特点13-15
  • (一) 轻小武器的概念界定13
  • (二) 轻小武器的特点13-14
  • (三) 轻小武器非法贸易的严重影响14-15
  • 二、 管制轻小武器非法贸易国际机制的产生与发展15-21
  • (一) 轻小武器问题成为国际议题(1988 年-1997 年)16-17
  • (二) 管制轻小武器非法贸易国际机制的建立(1998 年-2001 年)17-19
  • (三) 管制轻小武器非法贸易国际机制的发展完善(2001 年至今)19-21
  • 第二章 管制轻小武器非法贸易国际机制有效性的分析框架21-24
  • 一、 国际机制的有效性分析21-22
  • 二、 管制轻小武器非法贸易的国际机制的有效性:以国家向联合国提交武器交易报告的行为为分析视角22-24
  • 第三章 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与提交武器交易报告态度24-31
  • 一、 假设的提出24-25
  • 二、 变量的选择25-26
  • (一) 变量一:国家向联合国提交的武器交易报告的数量25
  • (二) 变量二:国内生产总值(GDP)25-26
  • 三、 假设的验证26-27
  • 四、 对验证结果的分析和小结27-31
  • (一) 用“能力”和“意图”解释观察到的反例27-28
  • (二) 国际机制可以有效弥补经济欠发达国家在管制轻小武器非法贸易的能力上的不足28-29
  • (三) 本章小结29-31
  • 第四章 轻小武器出口量与轻小武器交易透明度31-39
  • 一、 假设的提出31-32
  • 二、 变量的选择32-34
  • (一) 变量一:主要轻小武器出口国的年度轻小武器出口量32-33
  • (二) 变量二:透明度指数33-34
  • 三、 假设的验证34-37
  • 四、 对验证结果的分析和小结37-39
  • (一) 国际机制作用的两面性分析37-38
  • (二) 本章小结38-39
  • 第五章 联合国双年度审议会议与国家提交武器交易报告量39-44
  • 一、 假设的提出39
  • 二、 变量的选择39-40
  • (一) 变量一:联合国召开关于《行动纲领》的双年度审查会议39-40
  • (二) 变量二:国家向联合国提交武器交易报告的数量40
  • 三、 假设的验证40-41
  • 四、 对验证结果的分析和小结41-44
  • (一) 对一些特殊年份的解释41-42
  • (二) 对两个变量高度正相关的两面性分析42-43
  • (三) 本章小结43-44
  • 第六章 结论44-47
  • 附录 透明度指数评分办法47-55
  • 参考文献55-61
  • 致谢语61-62
  • 附件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卫兵;冷战后中国与国际机制的互动关系[J];国际政治研究;2001年01期

2 门洪华;相互依赖与国际机制:理论的比较[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4期

3 刘杰;中国参与国际机制的理论与实践[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3年04期

4 郭红霞;浅析复合相互依赖条件下的国际机制变迁[J];理论前沿;2004年18期

5 杨文静;中国融入国际机制与美国因素[J];现代国际关系;2004年10期

6 于营,林松;论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机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隋书卿;;试论国际机制及中国对国际机制的参与[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8 刘成;;国际机制与中国的参与战略[J];华商;2008年07期

9 刘宏松;;正式与非正式国际机制的概念辨析[J];欧洲研究;2009年03期

10 张楠;;中国进一步参与国际机制的思考[J];学理论;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殷翔;;国际机制研究与美欧反恐合作[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2 吴文兵;;国际机制变迁的动因及其批判[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3 夏立平;;论当代国际机制发展趋势与中国的选择[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4 刘杰;;中国和平发展的“机制化生存”理念[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5 汤蓓;;国际卫生合作中的猎鹿困境与通报机制建设[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杰;国际机制与国家主权的价值悖论[N];学习时报;2003年

2 朱杰进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上海峰会成加强亚信机制建设契机[N];文汇报;2014年

3 金鑫(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信息编研室);国际政治理论:为外交开道(下)[N];社会科学报;2002年

4 记者 杨迅 俞懿春 赵松 曲颂 车斌 张梦旭;希望与中国携手实现更多目标[N];人民日报;2014年

5 罗伯特·O·基欧汉 约瑟夫·S·奈;多边合作的俱乐部模式[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6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硕士生 路昕;峰会外交:中国外交新亮点[N];文汇报;2010年

7 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 刘军;恐惧心理驱使下的战争[N];社会科学报;2003年

8 记者 朱周良;金砖抱团倒逼现行国际机制改革[N];上海证券报;2013年

9 同济大学极地与海洋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 潘敏;中国参与北极事务应多管齐下[N];经济参考报;2013年

10 记者 潘春芳 陈正才 武建雷;虎分布国就野生虎跨境保护达成《昆明共识》[N];中国绿色时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于欣佳;中国在国际机制中的角色定位与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0年

2 焦世新;利益的权衡:美国在中国加入国际机制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7年

3 刘美武;重叠机制视域下的非洲国际减贫机制[D];复旦大学;2011年

4 于营;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李小军;导弹扩散及其控制制度[D];复旦大学;2006年

6 赵永成;人权保护的国际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7 徐婷;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国际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霍淑红;国际非政府组织(INGOs)的角色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孙静;中俄在中亚的共同利益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楠;中国参与国际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2 周晓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参与国际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姜春娥;中国参与国际机制的经验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4 董国辉;论和平发展进程中中国与国际机制的互动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艳丽;论战后中国参与国际机制过程中的角色转变[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王少华;对中国融入国际机制的分析与思考[D];辽宁大学;2012年

7 王立鹏;国际机制之下的国家生存模式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晓溪;国际机制与中国的参与战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燕;国际机制的成本收益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李长亮;中国参与国际机制:历史逻辑、现实选择与问题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85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985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f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