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文化与世界发展的主体条件——兼论中国文化的重建
本文关键词:诗性文化与世界发展的主体条件——兼论中国文化的重建
【摘要】:要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在逻辑和历史上已有两种途径:一是从客体出发的"理性"方式,通过研究和利用自然规律,以获取维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资料;二是从主体出发的"诗性"方式,在启蒙个体欲望的同时又较好地控制个体与群体的冲突程度,在征服改造自然的同时又尽力避免使天人关系走向彻底的分裂与对立。从当今世界资源与环境的角度看,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诗性生产生活方式是真正可持续的和面向未来的,"求正容变"应该成为重建中国诗性文化的正确态度和选择。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诗性文化 主体 求正容变
【基金】:上海交通大学文理交叉项目“长三角城市群四维文化体验创意与图像支持系统研究”(14JCY07) 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重大研究项目“中外城市群比较研究——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启示研究”(ICS-2015-A-0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122
【正文快照】: 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矛盾和因素会有很多,但最深层都是由于资源的绝对和相对不足。造成资源绝对和相对不足的原因也会有很多,但基本上可以“人心不足蛇吞象”一语概之。这是我们对世界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理解和判断,也是提出以中国诗性文化为其创造条件和氛围的理论依据和前提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英豪;诗与思的交融──评刘士林著《中国诗性文化》[J];艺术百家;2000年03期
2 刘士林;;小引:在江南城市发现诗性文化[J];浙江学刊;2006年05期
3 陈炎;中国“诗性文化”的五大特征[J];理论学刊;2000年06期
4 吴源,周文彬;论《中国诗性文化》的现代学术意识[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刘士林;我对中国文化的新阐释——关于《中国诗性文化》的若干说明[J];泰山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狄松;中国人与自然诗性文化的现代观照[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8期
7 刘士林;;关于“中国诗性文化”的知识报告——对中国文化的现代阐释[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刘士林;;江南城市与诗性文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9 朱红亮;;构建诗性文化的美育校园环境[J];美术大观;2010年01期
10 刘士林;;中国诗性文化的理论探索及其传承创新路径[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林颖;时代需要“诗性文化”[N];解放日报;2012年
2 刘士林;诗性文化的使命[N];学习时报;2014年
3 朱净之;美尚常州:具有中国诗性文化特色的都市空间[N];常州日报;2008年
4 刘士林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青春浩气想吴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陈圣生;大众文化必须与诗性文化共生互长[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6 刘士林;在江南发现诗性文化[N];解放日报;2004年
7 刘士林;在唐诗宋词中走上“回乡”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任国征;江南国学还是江南诗性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刘士林;中国诗性文化与都市空间生产[N];光明日报;2006年
10 邱春林 ;重温诗性文化的传统[N];中国文化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萃萃;土地原型与诗性文化[D];南昌大学;2008年
2 曹曙东;黄土高坡—中原文化的的寻根之旅[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323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032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