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衰落与当代乡村社会治理
本文关键词: 乡村文化 乡村社会 治理 出处:《长白学刊》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新时期,中国乡村社会结构已然发生了深刻变迁,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也随之遭遇了重大转变,但并未质变的熟人社会仍然是乡村社会治理的最大基础。乡村文化作为乡村社会的精神纽带,曾在传统社会治理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考究乡村文化的"历时"和"现时",衰落成为乡村文化的当下生存状态,渐行渐远的乡村忌讳和日益飘零的乡风民俗是其表现形式。乡村文化的日益衰落并不意味着其丧失了存在基础、丢失了社会功能;相反,新形势下挖掘社会治理的文化,可能或可成为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的一个路径。
[Abstract]:In the new era,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hinese rural areas has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and the social foundation of rural governance has also encountered significant changes. However, the acquaintance society, which has not changed qualitatively, is still the biggest foundation of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As the spiritual link of rural society, rural culture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ditional social governance. And the "diachronic" and "present" of rural culture have declined into the present living state of rural culture. The increasingly distant rural taboo and the increasingly drifting folk customs are its manifestation. The decline of rural culture does not mean that it has lost its foundation of existence and social function. On the contrary, excavating the culture of social governanc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may be a way to promote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作者单位】: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化时代的社会认同分化与整合机制研究”(13BSH036)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基本科研费项目“河南农村‘三留守’问题研究”(16E1019)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2016年重点研究课题“河南省乡村治理结构问题研究”(16B18)资助成果
【分类号】:D422.6;G249.2
【正文快照】: 近年来,每逢春节之际,社会上似乎又多了一种庆贺新春的方式,即以“返乡记”为代表的乡村社会故事叙说。故事的讲述人来自不同群体,既有提出“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的中央高层,撰写“返乡记”的专家学者,也有为展示乡村图景与怀旧而撰文的居民大众,主题却有着一致之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范和生;李三辉;;论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问题[J];广西社会科学;2015年01期
2 陆益龙;;后乡土中国的基本问题及其出路[J];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01期
3 郭星华;李飞;;全息:传统纠纷解决机制的现代启示[J];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4 范和生;李三辉;;论转型期的农村社会安全[J];长白学刊;2014年03期
5 刘少杰;;中国市场交易秩序的社会基础——兼评中国社会是陌生社会还是熟悉社会[J];社会学评论;2014年02期
6 刘少杰;;陌生关系熟悉化——优化市场交易秩序的本土化选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7 刘少杰;;重新认识文化研究在中国社会学中的地位——兼论孙本文对文化社会学研究的贡献与局限[J];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05期
8 陆益龙;;乡土中国的转型与后乡土性特征的形成[J];人文杂志;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青华;;精神文明建设如何应对农村“空心化”现象[J];社科纵横;2017年09期
2 李三辉;范和生;;乡村文化衰落与当代乡村社会治理[J];长白学刊;2017年04期
3 雷家军;;中国乡村文化十大关系论纲[J];中华文化论坛;2017年06期
4 刘燕峰;;农村地区党员老龄化现象剖析——基于对缙云县农村党员的调研[J];延边党校学报;2017年02期
5 朱永飞;;乡土社会语境下民族传统体育变迁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6 车东石;;反腐倡廉视角下的村官腐败制度性问题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年04期
7 赵定东;张慧;;政策推力、乡愁抑或城市性缺场——就地城镇化中农民生活方式变革影响因素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04期
8 陆益龙;;仪式、角色表演与乡村女性主体性的建构——皖东T村妇女“做会”现象的深描[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9 李俏;陈健;;变动中的养老空间与社会边界——基于农村养老方式转换的考察[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10 胡洁人;费静燕;;两岸农村社区营造过程中的人文要素对比研究——以台湾珍珠社区与上海雪米村为例[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可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前线;2014年01期
2 郭风英;;“国家-社会”视野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06期
3 董颖鑫;;社会变迁与乡村治理转型——基于村民自治对乡村典型政治影响的分析[J];求实;2013年08期
4 曹锦清;李宽;;当前农村研究中的真问题[J];探索与争鸣;2012年11期
5 陈锡文;;农业和农村发展:形势与问题[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6 储卉娟;;从暴力犯罪看乡村秩序及其“豪强化”危险 国家法/民间法视角反思[J];社会;2012年03期
7 谢俊贵;;生人社会的来临与社会建设的策略——基于城市社会关顾状态的思考[J];思想战线;2012年02期
8 田毅鹏;;乡村“过疏化”背景下城乡一体化的两难[J];浙江学刊;2011年05期
9 郭星华;曲麒翰;;纠纷金字塔的漏斗化——暴力犯罪问题的一个法社会学分析框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李传喜;;建构性共同体:村落社会管理秩序的现时性解读——基于浙江省T市Y村旧村改造实践的分析[J];南都学坛;201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铁芳;;乡村的终结与乡村教育的文化缺失[J];书屋;2006年10期
2 刘铁芳;;乡村文化的危机[J];中国老区建设;2006年12期
3 高谋洲;;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文化建设关系探析[J];商业时代;2008年15期
4 范艳;;乡村文化之我见[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05期
5 刘成明;;论乡村文化的产业化发展[J];改革与开放;2009年08期
6 张中文;;我国乡村文化传统的形成、解构与现代复兴问题[J];理论参考;2010年10期
7 陈锦晓;;论乡村文化离散与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09期
8 石群;;旅游对中国乡村文化影响的研究述评[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4期
9 詹丹;乡村文化是否正在逝去——“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文化危机”研讨会综述[J];北方音乐;2005年06期
10 鲁顺民;;谁来挽救乡村文化的凋敝[J];天涯;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蓉;;浅析中国乡村羊文化的传承和发展[A];2010中国羊业进展[C];2010年
2 郑苏;曾俊伟;;乡村旅游初探[A];徐霞客研究(第18辑)[C];2009年
3 徐克帅;;论城市化进程中旅游在乡村文化传承中的角色[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4 沙W,
本文编号:14498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1449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