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非遗保护视野下的景颇族目瑙纵歌节

发布时间:2018-08-19 12:29
【摘要】:云南跨境民族传统节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承文化血脉、延续文化基因的角度看,传统节日是各民族传承传统文化体系及其组成要素的综合平台。在彰显境内外跨境民族情感、强化族群共识的文化桥梁中,任何一种单一文化要素发挥的功能都没有传统节日强大。渊源于庆典活动、庆祝仪式的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最具标志性的盛大节日,在云南跨境民族传统节日中颇具典型性。展示传统文化、延续文化基因,是目瑙纵歌节的的基本功能之一。强调中华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景颇族目瑙纵歌节的核心愿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云南跨境民族传统节日保护特别需要警惕内涵底蕴空心化和表现形式碎片化的倾向。
[Abstract]:Yunnan cross-border traditional national festiva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heriting cultural lineages and continuing cultural genes, traditional festivals are the comprehensive platform for each nationality to inheri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system and its constituent elements. In the cultural bridge of national emotion and ethnic consensus, any single cultural element is not as powerful as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 The Munao Longitudinal Song Festival, which originated from the celebrations, is the most iconic grand festival of the Jingpo people, which is typical in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s of Yunnan cross-border nationalities. Displaying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ontinuing cultural genes is one of the basic functions of Munao Longitudinal Song Festival. The emphasis on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and the sense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 is the core vision of the Chinese Jingpo Munao Song Festival. In the view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e protection of Yunnan cross-border traditional national festivals needs to guard against the tendency of emptiness of connotation and fragmentation of manifestation.
【作者单位】: 云南省文化馆;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云南跨境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立项号:11XMZ07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89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起望;跨境民族探讨[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2 常庆;以新疆和中亚为例看国情变化对跨境民族的影响[J];国际观察;1998年06期

3 张公瑾;云南与中南半岛跨境民族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走向[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4 谷禾;谭庆莉;;近代云南段国界线变迁与跨境民族身份认同的形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5 莫合德尔·亚森;;中亚柯尔克孜跨境民族图案纹比较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10期

6 程适良;新疆的跨境民族语言研究论略[J];西北民族研究;1995年02期

7 黄惠q;跨境民族研究论──《云南跨境民族研究》序[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8 赵廷光;关于云南跨境民族研究为现实服务的几个问题[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9 熊玉有;谈谈我国跨境民族的语言文字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1999年01期

10 曹萌;魏曙光;;20世纪以来东北跨境民族研究述评[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段超;田敏;李俊杰;;共赢之举——加强跨境民族文化交流与互动[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尹保生;陈欣;;跨境少数民族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长期战略[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3 陈文清;陈永香;;浅谈边疆地区的和谐发展与跨境共振——以云南跨境民族为例[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4 邓文云;;浅论中越跨境民族关系[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方铁;张锦鹏;;论西南边疆跨境民族的特点和历史传统[A];2004年度全国世界民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河口县委宣传部 段家宏;关于推进中越跨境民族文化建设示范点的思考[N];红河日报;2012年

2 孙淦 刘达成;重视跨境民族研究[N];人民日报;2001年

3 记者 魏道俊 通讯员 黄江;载歌载舞和谐戚戚[N];红河日报;2012年

4 范宏贵;中越跨境民族溯源[N];中国民族报;2004年

5 徐晓梅;加大扶持跨境民族势在必行[N];云南日报;2007年

6 高志英 李珊娜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中缅怒族与傈僳族的分化与交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云南西促会:促进西部开发[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得志;中缅跨境民族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刘艺;跨境民族问题与国际关系[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隽;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跨境民族教育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曹睿琪;跨境民族社会秩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晏闻超;云南边境县政府跨境民族事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4 何艳;云南省文山州跨境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初探—与越南的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丽;我国跨境民族教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6 萨其如呼;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跨境民族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4年

7 萨如拉;中蒙跨境民族基础教育历史与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易方立;跨境民族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9 图雅;跨境民族的文化交流及身份认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10 庄庄;论当代跨境文化制品流通与跨境民族国家认同的关系[D];云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916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1916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0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