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华大学》 2013年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
朱雪
【摘要】:五千年文脉涵养出泱泱中华,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悠久文明,铸就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本文就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研究视角,首先通过对已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界定和表述的解读,进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转变和丰富内涵进行了解析。接着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归纳为:重视人生和入世的人文思想;重视纲常伦理的道德教化;重视中庸和谐的处世哲学;重视坚韧顽强的文化性格四个方面,并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和现代化建设实际出发,阐明了中国传统文化是振兴中华民族的深厚基础为我们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接下来重点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与发展,论述了新形势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意义。最后围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蕴涵的丰富精神资源和文化资源,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重点研究其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建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重要价值体现,阐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远影响和巨大价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4;G12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宏;市场经济与儒家文化——从亚洲经济崛起看儒家文化的作用[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朱静秋,宋子强,张舒予;论网络时代的视觉文化价值[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8期
3 闫莹雪;;从中国传统文化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传承;2009年02期
4 王勇;中国文化史概说[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曾鹰;李美秀;;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反思[J];九江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叶中强;;全球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重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09期
7 张辑;试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效应[J];社会科学家;2000年03期
8 刘康;;国家形象塑造:讲外国人听得懂的话[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年07期
9 夏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历史先进性及现代演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07期
10 涂可国;;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基本方法[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莉莉;王传明;;庄严的礼乐 卑微的塾师——试析蒲松龄《闹馆》对礼乐文化的反讽[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杨尚鸿;唐晓红;;中国古代媒介——汉字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王平;;羌族文化与羌族性格的双重展示——《羌族释比文化研究》解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王利涛;;软力量概念再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周舫;;四川古蔺苗族婚恋观的变迁调查及原因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7 赵炎才;;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基本特征透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8 张鹏飞;;论新生代女性文学的审美情趣[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汪谦干;皖江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10 陈希红;;简评骆自强主编之《传统文化导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与影视传播研究——以贵州影视作品为例[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樊浩;;“生态文明”的道德哲学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李劲松;李林杰;;环境经济政策伦理:对发达国家的追赶超越——以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政策涵义与目标为中心的研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认识价值[A];中国编辑研究(2007)[C];2007年
5 殷晓蓉;;“媒介帝国主义”和“数字鸿沟”——概念内涵及其时代意义的分析比较[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6 曹书乐;;新闻集团进入中国媒介市场行为研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7 郑玥;;“文化全球化”对香港青少年的影响——以“哈裹·波特现象”为例的实证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8 杨金杰;;云南经验:民族文化保护区的建设与民族文化发展链的衔接[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9 黄孙庆;唐德海;;改革开放之德育研究三十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李高峰;;华美协进社社务及其特质探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唐旭天;集团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艳艳;河南省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曲丽;曹禺与奥尼尔戏剧人物比较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蔡琳彬;老舍小说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人格的探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董秀玲;清末民初鄂伦春族文化变迁研究(1895-191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苏甦;从历史发展看中日围棋文化比较[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毕薇;传统德育的历史局限及转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夏英玲;思想政治教育对和谐社区建设的作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闫娜娜;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昕;;中国出版业应积极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J];出版广角;2000年07期
2 甘阳;;传统、时间性与未来[J];读书;1986年02期
3 周家洪;;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特点[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赵伯飞,常新;论网络时代审美观念的转型[J];人文杂志;2001年02期
5 胡惠林;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文化安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思考[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0年02期
6 周宪;文化研究的新领域——视觉文化[J];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7 韩瑞霞;曹永荣;徐剑;刘康;吕杰;约翰·奥垂治;;差异中的同一:中美文化价值观比较——基于一项对美国民众的大型国际调研[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王锦贵;试论中国传统文化若干特点(上)[J];阴山学刊;2002年03期
9 马璇;;“德性”与“智性”的对话——中西方文化精神差异比较[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任思蕴 实习生 谢秉强;[N];文汇报;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冷鹤鸣;试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J];党政论坛;1987年10期
2 陈孔立;;中国传统文化与台湾社会变迁[J];台湾研究集刊;1992年04期
3 金开诚;;爱国主义与传统文化教育[J];民主与科学;1993年03期
4 姜思毅;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4年05期
5 刘国平;中山堂纪事[J];北京观察;2004年05期
6 田慧萍;;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3期
7 袁济喜;从传统文化看和谐社会[J];前进论坛;2005年06期
8 戴廉;他们为什么选择国学院[J];瞭望;2005年43期
9 李睿;许静;;中国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5期
10 苑申成;;论毛泽东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燕良轼;;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君子”人格的社会建构[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吴志雄;;中国传统文化对逻辑的兼容与拒斥[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3 翁春萌;;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现代标志设计中的探讨[A];2005年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湖北专集)[C];2005年
4 赵波;;关公“忠、义、仁、勇”精神与中华“大一统”思想[A];2006中国山西·关公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5 于承武;;儒家思想为什么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A];《国学论衡》第一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1998年
6 陇菲;;《国学论衡》第三辑编辑预想[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7 李锦全;;博取众长 断以己意——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读后[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8 张玉龙;;传统文化与建设新文化[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9 佐斌;朱小芳;;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表征[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朱小芳;佐斌;;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表征[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谈传生;[N];光明日报;2005年
2 潘岳;[N];中国审计报;2006年
3 刘修兵;[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丁杨;[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刘成军;[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记者 钱炜;[N];科技日报;2007年
7 沈静芳;[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8 刘增禄 胡春燕;[N];青岛日报;2007年
9 赵笛;[N];青岛日报;2007年
10 刘琼 吴焰;[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莉;中国传统松柏文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2 张春姣;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文化批判[D];黑龙江大学;2004年
3 薛文礼;中国传统药业史论[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毛兵;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修辞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5 吴天智;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和谐观念及其当代转换[D];南开大学;2009年
6 徐立钱;穆旦与英国现代主义诗歌[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7 赵宏志;中国个性伦理的萌发与展开[D];黑龙江大学;2006年
8 刘艺;镜与中国传统文化[D];四川大学;2002年
9 刘志国;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刘洋;《黄帝内经》情志病因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晓静;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研究[D];济南大学;2012年
2 朱雪;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D];西华大学;2013年
3 黄友斌;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4 房绚;中国传统文化对环境设计艺术的影响[D];青岛理工大学;2009年
5 张福铎;中国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中培养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吴冠华;中国传统文化在网络游戏中的运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7 高艳慧;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的交融[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艳丽;中国当代室内设计中对传统文化传承方式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9 赵晶;湘西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D];天津工业大学;2007年
10 冯雪;张炜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6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36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