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对毛南族传统手工艺认知现状及传承研究——基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统计数据
发布时间:2021-02-15 13:06
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青少年学生对毛南族传统手工艺的认知现状为切入点,通过对青少年学生接触毛南族传统手工艺的场合、青少年学生对毛南族传统手工艺的喜好程度、青少年学生对毛南族传统手工艺保护和改良的态度等的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其中原因,认为要振兴毛南族传统手工艺,需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重视青少年传承人的培养、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注重科技创新。
【文章来源】:河池学院学报. 2020,40(03)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青少年学生接触毛南族传统手工艺场合调研
调查发现,毛南族、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青少年学生对毛南族传统手工艺的喜好程度各异(见图2)。其中毛南族青少年学生中表示很喜欢、喜欢毛南族传统手工艺的比例是82.8%(25.81%+56.99%),表示一般和不喜欢、很不喜欢的占17.2%(15.05%+1.43%+0.72%);汉族青少年学生在这一问题上比例则分别是46.34%(14.63%+31.71%)、53.66(48.78%+3.66%+1.22%);其他少数民族则分别是41.93%(6.45%+35.48%)、58.07(54.84%+3.23%)。相对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青少年学生,毛南族青少年学生对本民族的传统手工艺接受、认可程度更高,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更强。 不过在调查中发现,各族青少年学生对毛南族传统手工艺的“喜好”是浅层的。究其因,一是青少年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有兴趣但不够强烈,远不如他们对社会时尚的追求;二是毛南族传统手工艺种类繁多,制作程序复杂,制作过程耗时耗力,作为在校生肩负学习任务,难以深入理解与掌握;三是从政府到学校层面,对毛南族传统手工艺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缺乏相应的教学条件和实践训练。诸般不利因素叠加,使青少年学生对毛南族传统手工艺的认知停留在肤浅的“喜好”阶段。
调查表明,支持对毛南族传统手工艺进行保护和改良的青少年学生人数占比较高(见图3)。其中,96.78%(62.37%+34.41%)的毛南族青少年学生持有这一态度,汉族青少年学生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则分别为70.73%(18.29%+52.44%)、93.55%41.94%+51.61%(见图3)。由此可见,环江青少年学生对作为传统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毛南族传统手工艺已存在的生存危机已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对民族传统手工艺有深入接触的愿望,但对略显神秘的民族传统手工艺与日常生活的疏离感到疑惑与不解,希望通过社会保护与改良拉近与这一文化传统的距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带一路”倡议下北川羌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 陈云萍. 文化产业研究. 2019(03)
[2]探究毛南族傩舞的艺术特征及其文化传承[J]. 范萍. 中国民族博览. 2019(07)
[3]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路径探究[J]. 孙一鹤. 黑河学院学报. 2019(05)
[4]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 陈文苑.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9(01)
[5]畲族青少年服饰文化认知现状调查——以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中学为例[J]. 闫晶,范雪荣. 丝绸. 2017(07)
本文编号:3034903
【文章来源】:河池学院学报. 2020,40(03)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青少年学生接触毛南族传统手工艺场合调研
调查发现,毛南族、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青少年学生对毛南族传统手工艺的喜好程度各异(见图2)。其中毛南族青少年学生中表示很喜欢、喜欢毛南族传统手工艺的比例是82.8%(25.81%+56.99%),表示一般和不喜欢、很不喜欢的占17.2%(15.05%+1.43%+0.72%);汉族青少年学生在这一问题上比例则分别是46.34%(14.63%+31.71%)、53.66(48.78%+3.66%+1.22%);其他少数民族则分别是41.93%(6.45%+35.48%)、58.07(54.84%+3.23%)。相对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青少年学生,毛南族青少年学生对本民族的传统手工艺接受、认可程度更高,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更强。 不过在调查中发现,各族青少年学生对毛南族传统手工艺的“喜好”是浅层的。究其因,一是青少年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有兴趣但不够强烈,远不如他们对社会时尚的追求;二是毛南族传统手工艺种类繁多,制作程序复杂,制作过程耗时耗力,作为在校生肩负学习任务,难以深入理解与掌握;三是从政府到学校层面,对毛南族传统手工艺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缺乏相应的教学条件和实践训练。诸般不利因素叠加,使青少年学生对毛南族传统手工艺的认知停留在肤浅的“喜好”阶段。
调查表明,支持对毛南族传统手工艺进行保护和改良的青少年学生人数占比较高(见图3)。其中,96.78%(62.37%+34.41%)的毛南族青少年学生持有这一态度,汉族青少年学生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则分别为70.73%(18.29%+52.44%)、93.55%41.94%+51.61%(见图3)。由此可见,环江青少年学生对作为传统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毛南族传统手工艺已存在的生存危机已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对民族传统手工艺有深入接触的愿望,但对略显神秘的民族传统手工艺与日常生活的疏离感到疑惑与不解,希望通过社会保护与改良拉近与这一文化传统的距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带一路”倡议下北川羌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 陈云萍. 文化产业研究. 2019(03)
[2]探究毛南族傩舞的艺术特征及其文化传承[J]. 范萍. 中国民族博览. 2019(07)
[3]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路径探究[J]. 孙一鹤. 黑河学院学报. 2019(05)
[4]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 陈文苑.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9(01)
[5]畲族青少年服饰文化认知现状调查——以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中学为例[J]. 闫晶,范雪荣. 丝绸. 2017(07)
本文编号:3034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034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