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从“五四后”到“后五四”——基于“存有三态论”思考中华文明在21世纪的角色

发布时间:2021-11-20 16:34
  "五四"以来,"传统"与"反传统"交相震荡,中国文化从"花果飘零"到"灵根自植",终于迎来了今日的复兴。从牟宗三的"两层存有论"哲学转折缔构出"存有三态论",有助于深度检讨"新儒学之后"的中国文化演进路向,从而更有效地面对以全球化与文化多元为特征的21世纪新局。"存有三态论"融摄儒、道、佛三教及西方宗教哲学,而以"存有的根源""存有的开显"与"存有的执定"三者为体系建构的支柱,重视在现代化(外王)的历程中重新调适实现公民正义与心性修养(内圣)的方法途径。放眼世界,它一方面通过恰当的调适而上遂于"道",另一方面则通过具体地落实于"生活世界"之中,在"多元"中调理出"一统"。进一步,传统儒道佛三教思想所隐含的意义治疗学思维还有助于克服"全球化"所可能带来的普同性危机,揭示这一点将有助于开启诸多现代化之后的思想对话与融通的可能空间,从而使中华文明在21世纪扮演好交谈者、对话者的重要角色。 

【文章来源】:文史哲.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论:从“现代化—反传统”到“返本开新”之“时序”
二、从“花果飘零”到“灵根自植”:“存在意识的危机”及其克服
三、迈向现代化:历史的发生次序、理论的逻辑次序、实践的学习次序
四、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经济发展,文化生根”的崭新机运
五、克服“主客两橛观”,回到人之为“活生生的实存而有”的生命真实
六、文明必带来文蔽,必须在不断地解蔽中重拾生机
七、解开“话语的论定”,回到“气的感通”,再回到“存在本身”
八、由“存有”“场域”“觉知”构成一不可分的总体,方才真有人的主体
九、尊道贵德:道德是“活生生的实存而有”具体觉知的生长
十、生命的存在觉知是先于逻辑、先于理论构造的,它是一切创造之源
十一、存在根源的召唤:从知识系统的掌握与消解,到“一体之仁”的彰显
十二、结语:跨越“五四”,唤醒“觉性之能”,参与21世纪人类文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德格尔与我们《道德经》的翻译[J]. 萧师毅,池耀兴.  世界哲学. 2004(02)
[2]解开“道的错置”──兼及于“良知的自我坎陷”的一些思考[J]. 林安梧.  孔子研究. 1999(01)



本文编号:35077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5077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8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