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徐汇滨江“西岸文化走廊”构建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徐汇滨江“西岸文化走廊”构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新驱动城市的转型是当前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主要任务。文化创意作为实现城市转型的新引擎,在助力城市创新体系构建、促进产业融合、创造多元城市空间形态、驱动城市转型以及培育多样性的城市社会阶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这样的发展背景,本人选择徐汇滨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构建文化走廊作为毕业论文选题,通过对徐汇滨江资源的梳理和定位,以列斐伏尔三元一体的空间生产理论为分析框架,从空间的生产过程、生产和消费活动等层面重点对徐汇滨江的空间重塑进行了探索与分析,解释了权力、阶级、资本等要素在徐汇滨江空间重塑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分析了规划者、经营管理者、社区居民等行为主体在滨江空间生产过程的权力博弈及博弈结果。全文共七章,主要分为绪论、理论研究、主体分析和研究总结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第一章的内容,交代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的思路。第二部分是理论研究,包括第二章的内容,首先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综述,并对空间生产、创意产业集聚区等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通过对伦敦南岸滨水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区的案例分析得出相关启示,以期对徐汇滨江西岸文化走廊的建设提供借鉴。第三部分是主体部分(包括第三、四、五、六章),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文章首先从宏观方面梳理了上海中心城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演进路径及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了徐汇滨江西岸文化走廊在黄浦江水脉发展格局中的功能定位;接着对西岸文化走廊从基础情况、空间形态演变、生产要素配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文化资本因素、政策与制度因素、人才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是影响创意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文章最核心的部分是利用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对徐汇滨江西岸文化走廊从概念化空间重构和物质化空间实践的层面进行分析。概念化空间的重构主要是从地方政府、设计方、企业(开发商)三个层面,强调的是概念中的规划对空间生产的影响;物质化空间实践则主要从空间形态演变的动力、空间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博弈、空间博弈的结果及解决方略四个层面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是研究总结,包括第七章的内容,这是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对本文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性的阐述,并指出本文的研究不足与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空间生产理论 西岸文化走廊 空间重塑 文化创意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1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4
- 第一章 绪论14-19
- 1.1 研究背景14-15
- 1.1.1 “创意驱动,转型发展”城市发展背景下的战略要求14
- 1.1.2 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宏伟目标的发展导向14
- 1.1.3 立足区域文化发展、传承创新文化的必然选择14-15
- 1.1.4 承接后世博效应释放机遇,立足黄浦江旅游发展格局15
- 1.2 研究意义15-16
- 1.2.1 理论意义15-16
- 1.2.2 现实意义16
- 1.3 研究思路16-19
- 第二章 理论准备19-33
- 2.1 理论基础19-22
- 2.1.1 空间生产理论19-21
- 2.1.2 增长极理论21
- 2.1.3 城市文化资本理论21-22
- 2.1.4 马歇尔外部经济理论22
-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22-26
- 2.2.1 空间生产理论国内外研究及应用22-25
- 2.2.2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国内外研究综述25-26
- 2.3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解读26-28
- 2.3.1 空间生产26
- 2.3.2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西岸文化走廊26-28
- 2.4 伦敦南岸滨水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实践借鉴28-33
- 2.4.1 伦敦南岸与上海西岸的相似性比较分析28
- 2.4.2 伦敦南岸产业发展概况分析28-29
- 2.4.2.1 伦敦南岸戏剧创意产业发展概况28-29
- 2.4.2.2 伦敦南岸文化旅游发展概况29
- 2.4.3 伦敦南岸文旅产业持续发展的实践经验29-31
- 2.4.3.1 戏剧内容为王30
- 2.4.3.2 注重商业管理30
- 2.4.3.3 打造丰富的休闲业态,完善公共配套30-31
- 2.4.3.4 建立中心——边缘两极呼应发展的空间结构31
- 2.4.4 伦敦南岸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对上海西岸的启示及借鉴31-33
- 第三章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及阶段性特征33-38
- 3.1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态势与演进路径分析33-34
- 3.1.1 发展态势33
- 3.1.2 演进路径分析33-34
- 3.2 上海中心城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分布特点34-35
- 3.2.1 苏州河、内环线与黄浦江的合围地带形成创意产业集聚带35
- 3.2.2 大学聚集区周边形成创意产业集聚圈35
- 3.2.3 苏州河沿岸形成创意产业集聚走廊35
- 3.3 徐汇滨江“西岸文化走廊”的格局定位35-38
- 3.3.1 徐汇滨江在上海创意产业格局中的功能定位35-36
- 3.3.2 徐汇滨江在黄浦江水脉格局中的功能定位36-38
- 第四章 “西岸文化走廊”形成影响因素及空间形态演变分析38-54
- 4.1 基础情况38-42
- 4.1.1 发展背景38-39
- 4.1.1.1 发展机遇38-39
- 4.1.1.2 发展挑战39
- 4.1.2 规划范围与目标39-40
- 4.1.3 资源概况40-42
- 4.2 物质空间形态演变研究42-47
- 4.2.1 发展历程与阶段42-44
- 4.2.2 开发现状与问题分析44-47
- 4.3 生产要素配置47-50
- 4.3.1 劳动47
- 4.3.2 资本47-49
- 4.3.3 土地49
- 4.3.4 现代化技术49-50
- 4.3.5 企业家50
- 4.4 集聚影响因素分析50-54
- 4.4.1 文化资本因素51-52
- 4.4.2 环境因素52
- 4.4.3 政策与制度因素52-53
- 4.4.4 人才因素53-54
- 第五章 概念化的空间(空间表征)重构研究54-71
- 5.1 地方政府54-56
- 5.1.1 制定相关规划,确定规划目标54-56
- 5.1.1.1 相关规划的制定54-55
- 5.1.1.2 规划目标的确定55-56
- 5.1.2 管理制度56
- 5.2 设计方56
- 5.3 企业(开发商)56-71
- 5.3.1 产品组合与项目策划57-61
- 5.3.1.1 产品的分类与组合58-59
- 5.3.1.2 文化活化与项目策划59
- 5.3.1.3 线路串联59-61
- 5.3.2 功能性集聚型旅游业态——文化创意产业区的构建与丰富61-65
- 5.3.2.1 集聚型旅游业态的发展现状61-62
- 5.3.2.2 徐汇滨江的业态的培育与构成62-63
- 5.3.2.3 徐汇滨江集聚型旅游业态运营特征分析63-65
- 5.3.3 空间布局65-69
- 5.3.3.1 核心极化——东方梦工厂65-66
- 5.3.3.2 支点培育——南浦老站等多个支点66-67
- 5.3.3.3 点轴带动——空间结构67-69
- 5.3.4 基础设施配套规划69-71
- 第六章 物质化的空间(表征空间)实践研究71-79
- 6.1 空间形态演变的动力71-72
- 6.1.1 权力71
- 6.1.2 资本71-72
- 6.1.3 居民行为72
- 6.2 空间生产博弈分析72-75
- 6.2.1 政府73
- 6.2.2 开发商73-74
- 6.2.3 社区居民74-75
- 6.3 空间博弈的结果75-76
- 6.3.1 居住主体的置换75
- 6.3.2 活动空间的改变75-76
- 6.3.3 商业空间的扩张76
- 6.4 均衡博弈下城市生产空间生产问题的解决方略76-79
- 6.4.1 促进政府角色回归76-77
- 6.4.2 创新资金筹集方式,实现开发资金多元化77
- 6.4.3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77-79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79-81
- 7.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79
- 7.2 研究不足与局限79-81
- 参考文献81-84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4-85
- 致谢8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文锦;陈可石;马学广;;我国旧城改造的空间生产研究——以上海新天地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10期
2 江泓;张四维;;生产、复制与特色消亡——“空间生产”视角下的城市特色危机[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4期
3 陈建军;葛宝琴;;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09期
4 宋伟轩;朱喜钢;吴启焰;;城市滨水空间生产的效益与公平——以南京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09年06期
5 叶超;;马克思主义与城市问题结合研究的典范——大卫·哈维的《资本的城市化》述评[J];国际城市规划;2011年04期
6 方中权;区域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的比较研究[J];经济地理;2000年03期
7 马学广;;“单位制”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研究[J];经济地理;2010年09期
8 李春敏;;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探析[J];人文杂志;2011年01期
9 郑震;;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社会学意义——迈向一种日常生活的社会学[J];社会学研究;2011年03期
10 褚劲风;崔元琪;马吴斌;;后工业化时期伦敦创意产业的发展[J];世界地理研究;200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褚劲风;上海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耿斌;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开发特征及规划对策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2 李鑫;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徐汇滨江“西岸文化走廊”构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62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56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