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蒙学故事的传统价值观呈现及叙事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4 03:45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期间,有大量蕴含诸先贤文化知识、处世观念的文献、著作流传于世,这些作品或繁或简地呈现出了阶段性、持续性的中华民族精神,而中国古代启蒙读物就是其中最生动的类别之一。作为稚子教育的课本,中国古代蒙学读物将历代经史子集中艰难晦涩的内容简单化、明朗化,转变为通俗易懂的短句、骈文等形式,使其更加精炼、易于记忆,以致于诸如“囊萤映雪”、“凿壁借光”等传统蒙学故事至今仍被广泛沿用。故本文借助叙事学分析法,试图探索这些传统蒙学故事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以及其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本文从《三字经》、《蒙求》、《幼学琼林》、《千字文》、《名贤集》和《弟子规》这六部中国古代蒙学作品中提炼出342处传统蒙学故事,并以价值观主题和作品名目这两个维度分别其进行分类、量化和归纳。在得出中国传统蒙学故事存在“知”价值观倾向这一结论的基础上,借助美国叙事学家西摩·查特曼对于叙事结构、叙事要素的相关研究,从叙事内容、陈述结构和话语特征三方面,依次递进地对中国传统蒙学故事的故事文本展开分析,从而总结出中国传统蒙学故事的叙事要素残缺、人物情节设置极端化等叙事现象。此外,本文在美籍传播学家霍华德·贾尔斯的所提出的...
【文章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可知,在研究选取的六部蒙学作品中,
—兄弟之情以及“仁”——仁人之心的呈现最为突出,共有 40 处,占总故事量的 31%。《三字经》中的故事部分以价值观“知”的呈现最为突出。在全书一共22 处故事性中,表达“知”这一核心价值观的故事有 19 处,占比《三字经》中“知”主题故事总量的 86.36%,这一数据结果也符合《三字经》作为稚童启蒙的基础读物的定位。而《千字文》中仅有 5 处价值观的故事性呈现,分别为“知”“义”、“耻”,其中“耻”主题故事有一处,“知”和“义”主题故事各有两处另外,在《弟子规》和《名贤集》两部中国古代蒙学作品中不包含价值观的故事性呈现。1.2.1 《蒙求》
《幼学琼林》)
本文编号:3567593
【文章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可知,在研究选取的六部蒙学作品中,
—兄弟之情以及“仁”——仁人之心的呈现最为突出,共有 40 处,占总故事量的 31%。《三字经》中的故事部分以价值观“知”的呈现最为突出。在全书一共22 处故事性中,表达“知”这一核心价值观的故事有 19 处,占比《三字经》中“知”主题故事总量的 86.36%,这一数据结果也符合《三字经》作为稚童启蒙的基础读物的定位。而《千字文》中仅有 5 处价值观的故事性呈现,分别为“知”“义”、“耻”,其中“耻”主题故事有一处,“知”和“义”主题故事各有两处另外,在《弟子规》和《名贤集》两部中国古代蒙学作品中不包含价值观的故事性呈现。1.2.1 《蒙求》
《幼学琼林》)
本文编号:3567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567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