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式保护模式研究——基于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模式比较的视野
发布时间:2022-10-04 18:47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以传统村落为母体集聚的文化资源数量丰厚、价值突出,其独特性、多元性亟待保护。通过对西南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模式的梳理,从保护主体、对象、方式、范围、优劣势五个方面对比分析非遗保护模式、传统村落名录保护模式、生态博物馆保护模式、村民自治式四种模式的成效与不足,进而在比较意义上论证对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实施建档式保护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现实意义,希冀为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模式的优化提供借鉴。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模式比较
二、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式保护的应然
(一)建档式保护具有在地适应性和一定的比较优势
(二)濒危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急需通过建档记录固化
(三)可盘清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存的情况
(四)建档式保护成果可发挥多元作用
1.切实提高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质量
2.助力少数民族乡村文化振兴
3.助力少数民族乡村经济振兴
4.留存民族集体记忆
5.保护文化多样性
三、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传承视角下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述评[J]. 陈晓华,程佳.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2]多元主体保护模式下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J]. 黄滢,张青萍. 贵州民族研究. 2017(10)
[3]贵州民族文化保护发展模式评述[J]. 寇小环. 贵州民族研究. 2017(07)
[4]集体记忆视阈下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实践问题探究[J]. 滕春娥. 兰台世界. 2017(07)
[5]苗族民间故事善恶观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J]. 肖远平,奉振. 贵州民族研究. 2016(12)
[6]三维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肇庆端砚为例[J]. 何晓丽,牛加明. 艺术百家. 2016(03)
[7]民俗档案和档案中的民俗[J]. 杨景春.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02)
[8]浅议民间档案的开发利用与乡土旅游的发展[J]. 洪光华. 云南档案. 2012(04)
[9]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几个基本问题——以土家族为例[J]. 周兴茂,周丹.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10]第十五届国际档案大会及其学术动向[J]. 中国城建档案代表团. 城建档案. 2004(05)
硕士论文
[1]传统村落保护模式研究[D]. 李佳.南京农业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685572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模式比较
二、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式保护的应然
(一)建档式保护具有在地适应性和一定的比较优势
(二)濒危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急需通过建档记录固化
(三)可盘清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存的情况
(四)建档式保护成果可发挥多元作用
1.切实提高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质量
2.助力少数民族乡村文化振兴
3.助力少数民族乡村经济振兴
4.留存民族集体记忆
5.保护文化多样性
三、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传承视角下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述评[J]. 陈晓华,程佳.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2]多元主体保护模式下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J]. 黄滢,张青萍. 贵州民族研究. 2017(10)
[3]贵州民族文化保护发展模式评述[J]. 寇小环. 贵州民族研究. 2017(07)
[4]集体记忆视阈下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实践问题探究[J]. 滕春娥. 兰台世界. 2017(07)
[5]苗族民间故事善恶观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J]. 肖远平,奉振. 贵州民族研究. 2016(12)
[6]三维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肇庆端砚为例[J]. 何晓丽,牛加明. 艺术百家. 2016(03)
[7]民俗档案和档案中的民俗[J]. 杨景春.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02)
[8]浅议民间档案的开发利用与乡土旅游的发展[J]. 洪光华. 云南档案. 2012(04)
[9]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几个基本问题——以土家族为例[J]. 周兴茂,周丹.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10]第十五届国际档案大会及其学术动向[J]. 中国城建档案代表团. 城建档案. 2004(05)
硕士论文
[1]传统村落保护模式研究[D]. 李佳.南京农业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6855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3685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