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十三五”发展纲要提出:“将以文化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引领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和新型文化业态,不断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努力形成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和增长带。”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必然给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活力,承担更多的社会文化服务功能。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研究对象,在理论研究的指导下展开实践探索。首先,针对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展开研究,分析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背景与现状,并且选取“中国光谷”文化创意产业园、“江城壹号”文化创意产业园两个武汉市的典型案例进行调查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探究目前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深度挖掘其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展开对策研究提供依据。其次,选取了国内外三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典型案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出这三个案例对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借鉴作用。通过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模式类型案例,主张创新发展模式,如市场主导型模式、企业主导型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政府规划与企业运作相结合的模式;通过美国Soho艺术区发展案例,主张实施“以旧整旧”、引导居民参与改造政策;通过韩国Heyri艺术村案例,主张艺术家主导设计,政府与企业主导规划、建设的构建方式。最后,结合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对策建议:第一,从政府的角度,提出转换政府职能,完善管理与服务双机制的建议;第二,从武汉市本地特色与优势的角度,提出着力抓好“三区”建设,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突破式发展的建议;第三,从企业的角度,提出发挥企业能动性,探索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商业新模式的建议;第四,从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体系建设的角度,提出全面完善支持体系,确保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武汉市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124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第一章 绪论7-13
- 一、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7-8
- (一)选题背景7
- (二)选题目的及意义7-8
- 二、研究综述8-11
- 三、研究思路11
- 四、研究方法、创新点11-13
- (一)研究方法11
- (二)本文创新点11-13
- 第二章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理论基础13-20
- 一、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理论13-15
- (一)文化产业理论13
- (二)创意产业理论13-14
- (三)文化创意产业理论14-15
- 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理论15-20
- (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内涵15-16
- (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分工协作理论应用16-17
- (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产业集群理论应用17-18
- (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集聚效应理论应用18-20
- 第三章 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现状20-32
- 一、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20-26
- (一)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背景20
- (二)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现状20-22
- (三)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重点案例22-26
- 1.“中国光谷”文化创意产业园23-25
- 2.“江城壹号”文化创意产业园25-26
- 二、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26-29
- (一)发展规模化程度低,发展体量较小26-27
- (二)产业链条不完整,联动效应发挥不足27
- (三)投融资渠道不畅通27-28
- (四)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程度较低28
- (五)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平台建设滞后28-29
- (六)文化传承与保护亟需加强29
- 三、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9-32
- (一)政府职能效率低,服务能力有待提高29-30
- (二)资源转化能力较弱,武汉本地优势作用未能发挥30
- (三)文化创意企业商业模式单一,缺乏资源整合实力30-31
- (四)支持体系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不足31-32
- 第四章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经验与启示32-40
- 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案例32-36
- (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模式类型32-35
- (二)经验与启示35-36
- 二、美国: soho艺术区案例36-37
- (一)美国Soho艺术区发展概况36
- (二)经验与启示36-37
- 三、韩国:Heyri艺术村37-40
- (一)韩国Heyri艺术村发展概况37
- (二)经验与借鉴37-40
- 第五章 促进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对策建议40-47
- 一、转换政府职能,,完善管理与服务双机制40-42
- (一)转换政府职能,发挥政府和企业双主体作用40
- (二)建设公共服务机制,提升政府服务能力40-41
- (三)增强政策支持的针对性41-42
- 二、着力抓好“三区”建设,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突破式发展42-44
- (一)建设产业园区42-43
- (二)打造创意社区43
- (三)构建教育基地43-44
- 三、发挥企业能动性,探索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商业新模式44-45
- (一)创新文化与经济相结合的商业模式44-45
- (二)依托消费需求,细分消费市场45
- 四、全面完善支持体系,确保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45-47
- (一)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45-46
- (二)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46-47
- 结论与展望47-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劲风;;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分异研究[J];人文地理;2009年02期
2 刘强;;大创意下的资源大聚合 创建老字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策略探讨[J];公关世界;2010年04期
3 刘勇利;;江苏:创意产业园区运营模式的构建和实践[J];设计;2010年12期
4 冯根尧;;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与聚变效应[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5 华冬芳;;浅谈无锡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发展[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10期
6 曹玉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品牌体系构建路径的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14期
7 毛少莹;;静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热”[J];人民论坛;2006年14期
8 龚观;;有关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现状的调查[J];上海工艺美术;2008年01期
9 康乐;;浅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热——以厦门市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0年13期
10 杨斌;;关于创意产业园区的“黑色”思考[J];美术观察;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邢亚丽;;诞生在老厂房里的创意产业——从泰康路创意空间谈上海创意产业园区[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2 刘伟奇;;南京市创意产业园区企业发展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桂汪洋;;基于区域资源整合视角的创意产业园区探析[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园区规划)[C];2013年
4 安悦;;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空间分布与产业分异特征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详细规划)[C];2012年
5 耿忠平;;构建具有文化特质的现代商务区——田子坊创意产业园区调查记[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6 应联行;罗鹏飞;公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空间布局研究——以杭州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驰;创意产业园区在我国初具规模[N];中国工业报;2007年
2 金文;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N];民营经济报;2007年
3 ;虹口区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N];上海科技报;2007年
4 邱家和邋杨琳;艺术聚集点变身“创意产业园区”成风潮[N];上海证券报;2008年
5 姚宝茹;积极构建创意产业园区[N];石家庄日报;2010年
6 提案人 蒋平安 委员 施元雪 整理;建设新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N];人民日报;2011年
7 ;把脉产业园区 培育“设计之都”[N];文汇报;2011年
8 胡晓梅;欧美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一瞥[N];中国文化报;2012年
9 记者 倪琴;李保文调研个旧锡文化创意产业园区[N];红河日报;2012年
10 李晟晖;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何再创新[N];中国文化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白玉;创意产业园区组织生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2 许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投资决策及运营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谦;关于创意产业园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刘景;上海创意产业园区载体优化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2年
3 杨英杰;创意产业园区的创新系统分析及其治理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3年
4 吕彬心;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路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方清;创意产业园区服务能力对产业集群效率的影响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6 吴逸;地方政府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中的行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7 张晓菲;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研究[D];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6年
8 马宁;典型性国家创意产业园区竞争力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9 黄智雯;上海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运营新模式探索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10 吴佳;嘉兴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路径及政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4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404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