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研究
本文关键词: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一种物质的力量,这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以文化建设为主题的会议,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强调:“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动因和激励动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凸显,部分农民精神支柱缺失、精神文化生活空虚,研究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并提出优化建议具有特别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围绕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农民精神文化需求进行研究,论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释了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相关理论。首先论述了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生活的变化;其次阐述了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及其特征解释了精神文化需求和社会转型时期精神文化需求以及特点;最后论述了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改进的意义,包括对新农村的发展、对优化农村精神文化环境对培育转型时期需要的新型农民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分析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问题及成因。首先论述了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涵盖了需求的广度大为拓展、需求的深度大为延伸、需求的期望大为增强;其次论述了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存在的问题,包括精神文化生活空虚仍然是亟待改变的现状、档次偏低依旧是需要提升的内容、精神支柱缺失仍然在一定程度存在、配套的设施和人员的匮乏;最后阐释了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出现问题的原因,包括物质基础仍然相对薄弱、行政重视程度仍然不足、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农民正确价值观念缺乏、良好的社会氛围缺乏、精神文化产品的吸引力不足。第三部分:提出社会转型时期改善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策略。首先,加强行政管理是国家加强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的保障,包括注重体制机制建设、全面予以行政引导落实行政方针政策、建立全面的奖惩机制、努力创新优化举措;其次,经济发展是夯实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的物质保障,包括大力促进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努力建设农民精神文化基本设施、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注重专门人才的吸纳和培养;最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是引导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的外部条件,包括加强思想品德引导、树立良好的精神文化理念、通过教育培训正确引导农民。
【关键词】:社会转型 新农村 农民 精神文化需求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49.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10
- 引言10-15
- (一)研究意义10-11
- (二)研究现状11-13
- (三)研究方法13-14
- (四)研究的创新点14-15
- 一、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相关理论阐释15-25
- (一)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生活的变化15-16
- 1.社会转型15
- 2.社会转型中农民生活的变化15-16
- (二)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及其特征16-22
- 1.精神文化需求16-19
- 2.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精神文化需求19-20
- 3.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特点20-22
- (三)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改进的意义22-25
- 1. 对于新农村的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22-23
- 2. 对优化农村精神文化环境具有独特意义23
- 3. 对培育转型时期需要的新型农民有独特意义23-25
- 二、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问题及成因分析25-32
- (一)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25-26
- 1. 需求的广度大为拓展25
- 2. 需求的深度大为延伸25-26
- 3. 需求的期望大为加强26
- (二)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存在的问题26-28
- 1. 相对空虚仍然是亟待改变的现状26-27
- 2. 档次偏低依旧是需要提升的内容27
- 3. 精神支柱缺失仍然在一定程度存在27
- 4. 配套设施和人员的匮乏27-28
- (三)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出现问题的原因28-32
- 1. 物质基础仍然相对薄弱28-29
- 2. 行政重视程度仍然不足29
- 3. 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29-30
- 4. 农民正确价值观念缺乏30
- 5. 良好的社会氛围缺乏30-31
- 6. 精神文化产品的吸引力不足31-32
- 三、社会转型时期改善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策略32-39
- (一)加强行政管理是国家加强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的保障32-34
- 1.注重体制机制建设32
- 2.恰当地予以行政引导32-33
- 3.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33-34
- 4.努力创新优化举措34
- (二)把经济发展作为夯实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的物质基础34-36
- 1.大力促进农民生活水平提高34-35
- 2.努力建设农民精神文化基本设施35
- 3.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35-36
- 4.注重专门人才的吸纳和培养36
- (三)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是引导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的外部条件36-39
- 1.加强思想品德引导36-37
- 2.树立正确的精神文化理念37
- 3.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农民37-39
-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2
- 附录42-44
- 后记44-4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班晓燕;;西乡县农民精神信仰问题及启示调查报告[J];青春岁月;2010年18期
2 熊涛;;新农村建设视野中的农民精神文化供求均衡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3 姬会然;杨青;;当代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与思考——基于河北省11个村庄362户农民的调查[J];理论观察;2013年03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凤荣;王晶;;现阶段我国农民精神信仰问题的性别研究[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港闸开发区爱国村 陈辉;构筑农民精神文化家园[N];南通日报;2014年
2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赵艳龙;多管齐下构建农民精神文化教育体系[N];人民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彭楠;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不容忽视(上)[N];河南科技报;2010年
4 周彬;建设新农村重塑农民精神[N];连云港日报;2005年
5 通讯员 王忠清 翟宏富 李成亮;隆盛合镇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7年
6 叔一;关注农民精神文化需求[N];中山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刘占绵;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N];农民日报;2005年
8 老枪;要让农民精神文化脱贫[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8年
9 王德生 谢建瑛;要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N];武威日报;2006年
10 赵正华;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解决途径[N];台州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董金莲;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郭文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3 李滨;新形势下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问题的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4 任爱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5 陈进雄;农民精神生活现状及其提升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房永志;哈尔滨市宾县农民精神文化供求状况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00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410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