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政府海外劳工政策初探
发布时间:2017-10-21 03:12
本文关键词:艾森豪威尔政府海外劳工政策初探
【摘要】:二战结束不久,曾经并肩打败纳粹德国的美、苏两国就发生了分歧,由战时盟友关系迅速转向相互敌对的状态。伴随冷战的兴起,美国开始采取除直接军事武装对抗之外的一切行动来对苏联及其领导的共产主义阵营实施遏制战略。在同苏联的较量中,美国对海外劳工这股不可忽视的经济、政治力量颇为重视。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更是采取多重手段对海外劳工这一群体施加影响,试图将他们引向“自由世界”的阵营,使之成为抵制“共产主义威胁”的先锋力量。正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了杜鲁门政府对日本劳工民主化改造的“反共”转向和“马歇尔计划”引发世界工会联合会的分裂这两个历史事件,以此展现冷战初期美国对海外劳工的关注、对海外劳工中的共产主义因素的警惕与应对。第二部分重点论述了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海外劳工政策。艾森豪威尔就任总统之后,把对海外劳工的影响和控制纳入到国家战略层面上,将之前美国在海外劳工领域的分散行动系统化,从而形成全面的海外劳工政策。它明确美国在海外劳工领域开展行动的目标是争取海外劳工对美国外交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应对和防止共产主义在海外劳工中的渗透;改善其它国家劳工的经济、政治地位等。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艾森豪威尔政府通过教育交流、文化宣传等方式对海外劳工展开亲美心理攻势;实施生产力计划、技术培训、海外采购项目以改善海外劳工的基本技能和生活水平:利用国内工会组织、国际工会组织加强对海外劳工的组织控制。第三部分着眼于对艾森豪威尔政府海外劳工政策进行评析。首先,通过考察艾森豪威尔政府海外劳工政策的实施情况,发现艾森豪威尔政府在海外劳工中的行动虽然塑造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劳工的亲美感情,但并未在更大程度上使项目参与国家的劳工形势整体上产生有利于美国的局面。其次,分析了艾森豪威尔政府海外劳工政策实施效果有限性的原因主要是海外劳工政策自身及其实施过程存在偏差、受苏联和各国共产党人的行动以及国际局势的影响。再者,通过对艾森豪威尔政府海外劳工政策的分析,笔者认为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海外劳工政策尽管打着推进民主、改善工人生活水平的口号,但是,当海外劳工政策作为美国输出意识形态的途径之一时,艾森豪威尔政府主要还是将海外劳工当作反击共产主义的工具加以利用,海外劳工仅是艾森豪威尔政府冷战战略中的一颗棋子。
【关键词】:海外劳工 冷战 艾森豪威尔政府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712.5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9
- 引言9-17
- (一) 选题依据9-10
- (二) 相关概念界定10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6
- 1. 国外研究现状10-14
- 2. 国内研究现状14-16
- (四) 研究意义16-17
- 一、杜鲁门政府在海外劳工领域的初期实践17-31
- (一) 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劳工民主化改造的反共转向17-23
- 1. SWNCC92/1号文件与战后美国对日工会政策的肇始17-20
- 2. 冷战背景下美国对日工会政策的调整20-23
- (二) 马歇尔计划与世界工会联合会的分裂23-31
- 1. 马歇尔计划的推出与东西方几大工会组织的反应23-26
- 2. 世界工会联合会的分裂26-31
- 二、艾森豪威尔政府海外劳工政策的形成31-43
- (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海外劳工的重视31-35
- 1. 组建“海外劳工行动特别工作组”31-32
- 2. 明确美国在海外劳工领域的行动目标32-35
- (二)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海外劳工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35-43
- 1. 教育交流和文化宣传35-37
- 2. 技术培训与利益倾斜37-40
- 3. 利用国内、国际工会组织对海外劳工施加影响40-43
- 三、艾森豪威尔政府海外劳工政策评析43-55
- (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海外劳工政策实施效果评估43-49
- 1. 海外劳工政策实施的成效43-48
- 2. 美国在海外劳工领域仍旧面临的问题48-49
- (二) 对艾森豪威尔政府海外劳工政策的反思49-55
- 1. 海外劳工政策实施效果有限性的原因分析49-52
- 2. 从海外劳工政策看美国冷战意识形态输出52-55
- 结语55-57
- 参考文献57-65
- 后记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杨;;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领袖项目”初探[J];世界历史;2012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柴秀萍;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劳联—产联与美国对拉美外交政策[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709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070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