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租威海卫前后基层乡村行政管理的演进
发布时间:2017-11-05 18:14
本文关键词:英租威海卫前后基层乡村行政管理的演进
【摘要】:甲午战争失败后,英国租借威海卫有三十余年,这段时期,威海卫处在英国近代西方文明的统治之下,同时,中国传统行政管理仍旧微妙地发生着其固有的效用。不同的文明体现着不同的管理方式,英租威海卫的特殊性质和地位使其基层行政管理与当时国内一般的地方性行政管理极为不同。因此,英租威海卫时期是中英之间文化交融渗透的特殊时期。对于英租威海卫前后基层乡村行政管理的解读具有典型的个案价值。 第一章,通过史料介绍英租威海卫之前中国的地方行政管理,及闭塞的威海卫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的独特管理模式。此时,宗族性村庄在威海卫占有传统优势,村董、乡绅都有其一定的地位。英国人就在威海卫乡村采取宗族、村董和乡绅的联合治理模式,从而“稳定民心”,维护旧制,达到其殖民本性。 第二章,展现20世纪初威海卫社会秩序稳定后,殖民政府相继颁布了《1901年枢密院威海卫法令》、总董制和《选举村董及委派村董之章程》,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并推翻威海卫原有的制度,达到牢牢管束威海卫的目的。而威海卫也在英国人的统治下维持着稳定发展的势头。英国人在推翻旧制和殖民统治之间掌控的非常到位,力图让其自身的殖民统治合法化,同时也让威海人看到了民主的曙光。 第三章,呈现随着近代民主思潮的兴起,中国大地将地方自治看作是“救亡图存”的重要途径,强大起来的资产阶级更是呼声不断。威海卫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民族民主意识浓厚起来,提出自治建议。殖民政府是不会让威海卫真正走向自治的,只是在原来的体制基础上做了一些改变而已。 第四章,通过比较得出威海卫和平收回后,南京政府奉行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政策,派专员接手威海卫,让威海卫的基层地方管理初步向着近代化的方向发展。虽然管理上差强人意,甚至还不如英国人得民心,但是使威海卫迈向政治现代化,走出建设近代行政制的一大步。 本文综合运用档案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历史研究等规范研究方法,并且借鉴社会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等现代学科的研究成果。基于对英租威海卫基层行政管理的审视,尤其是将其与租借前和租借后中国政府的管理理念进行比较,探讨他们之间的差异,以及英政府顺应发展的因时因地的改变统治策略。最终获得对英租威海卫前后基层乡村管理的演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于我们今天的基层自治和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5;K5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修全;清末地方自治新论[J];安徽史学;2001年02期
2 王兆刚;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县自治[J];安徽史学;2001年02期
3 潘崇;张兰英;;1933年庄士敦的儒学演讲及其对儒学的认知[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张志超;;英租时期威海卫的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J];北方法学;2008年06期
5 王树强;郭世勇;;中英收交威海卫始末[J];春秋;2007年06期
6 武乾;南京国民政府的保甲制度与地方自治[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7 朱盈盈;孙宗国;;浅析我国地方自治的发展现状[J];法制与社会;2008年07期
8 刘存宽;骆克与香港新界[J];广东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9 王娆;;英租威海卫司法殖民之特性分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唐卫国;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研究[J];河北法学;2001年06期
,本文编号:1145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145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