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9-19 17:20

  本文关键词:碰撞与变异——西方文化冲击下印度传统文化的变异及其现代化转型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央音乐学院》 2010年

试论笙在民族管乐中的特殊性

董颖  

【摘要】: 笙,是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并且今天仍然在使用的簧管和声乐器,在远古时期就已发明出自由簧发声机制的乐器,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民的伟大智慧。本文以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史状况的归纳、对乐器个性和功能的研究,以及对乐器差异和在传统乐队中作用的分析,以区别于其他民族管乐器的研究视角,对笙这一乐器的特殊性进行论述,以体现其重要地位、作用,更深入地了解这一乐器的发展轨迹与现状,目的是更好地推广和传承笙这件独特的传统乐器。 本文第一章,是基于对历史文献和相关图片、出土文物资料的整理,对笙的产生、得名、发展以及历史传承情况进行了概括。第二章对笙的个性和功能进行分类介绍。通过构造形制、音响特色、演奏特点以及技巧等方面对其“个性”做了分析,并且分别介绍了笙在传统乐队和民族管弦乐队中的作用与功能。本文第三章,通过介绍笙的地域差异、使用功能与相应的乐器形制差异,对这些差异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随后介绍了笙在传统音乐演奏中,以伴奏乐器身份进行演绎的特点,以及笙伴奏者充分调动主观因素弥补乐器缺陷完美烘托的重要作用。最后,对笙这件乐器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乐器发展的现状做了总结,提出了以笔者现有阅历为前提所认识到的问题,为笔者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树立了方向和目标。 由于历史原因,笙的相关文献较其他民族乐器比较有限,以笙的特殊性为研究方向的文献更是屈指可数且篇幅有限。因此笔者试图从乐器形制、演奏实践、使用途径与功能,以及人为主观因素等更为广泛的角度,对“特殊性”这一命题进行研究。本文是基于笔者的学习经历、演奏经验积累以及对文献的案头研究,结合在演奏实践中的观察和思考写作而成的。目的在于充分挖掘这件乐器的特性,强调区别于其他管乐器的“个性”,以体现其重要作用,得到更广泛的重视与认知。笙这件乐器,不仅应该被从事专业音乐的人们所重视,更应该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传承。因为只有推广和传承才能促进其发展,而笙的发展最终目的仍然是更好地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32.12
【目录】:

  • 论文摘要5-6
  • 绪论6-7
  • 第一章 笙的历史7-11
  • 一、笙名的由来7-8
  • 二、笙的历史演变8-11
  • 第二章 笙的个性与功能11-21
  • 一、笙的形制11-14
  • (一) 笙的构造11-13
  • (二) 发声原理13-14
  • 二、笙的特性14-16
  • (一) 音准相对稳定14-15
  • (二) 和音乐器15-16
  • (三) 音色特质16
  • 三、演奏特点16-18
  • (一) 气息特点16-17
  • (二) 技巧特点17-18
  • 四、乐队配置18-21
  • (一) 传统乐队19-20
  • (二) 民族交响乐队20-21
  • 第三章 笙的差异性及其在传统乐队中的作用21-26
  • 一、笙的差异性21-23
  • (一) 地域性差异21-22
  • (二) 使用功能与乐器形制差异22-23
  • (三) 乐器差异所造成的负面效应23
  • 二、笙在传统音乐中的作用23-26
  • (一) 以伴奏乐器的身份进行演绎23-24
  • (二) 充分调动主观因素来弥补乐器缺陷24-26
  • 结语26-28
  • 参考文献28-29
  • 后记29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祖金;;笙演奏艺术中的逆向运动[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2 ;江陵天星观1号楚墓[J];考古学报;1982年01期

    3 谢晶;刘科;;浅议笙在演奏中的呼吸[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6期

    4 孟文涛;中国的笙与西洋的簧乐器[J];中国音乐;1983年01期

    5 王茗;陈怡;;从笙的输出与手风琴的输入看中西音乐文化的交融[J];中国音乐;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熙;;从基础教育的内涵谈教材教法的改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2期

    2 陈波;;论指挥美学在传统文化思想中的升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3 葛荣;徐丽萍;;“超X”类词的来源初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何军民;;沈从文伦理思想的文学建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董欣胜,林天送;台湾国语新词语一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6 姜红;;试论当代中国的社会流行语[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郝利玲;曾小莉;;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在社会转型中的融合性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8 童江梅;;论合唱训练的着力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1期

    9 程海艳;;宝卷音乐美学思想探微——以《临泽宝卷》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10 梁宇;;从舞赋走进汉代舞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英华;;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孟伟根;;外来词的词义汉化和汉英词典的翻译[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陶原珂;;从汉语的词性-义项关系论汉外词典的词性标注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徐心希;;泉州书院、社学的发展与朱熹理学思想的深化[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峰;;汉画像中建鼓的形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荣有;柯曙光;;汉画中的钟鼓乐悬综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研究”课题组 ;孙曼均;;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用字的统计与分级[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8 陈纯槿;王红;;关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补偿的构想[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蔡碧凡;;乡村旅游目的地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10 刘书越;;河北省农村留守儿童科学素质调查研究[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萍;凝视自然的心灵书写[D];吉林大学;2011年

    8 秦浩;中国行政审批模式变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何文毅;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宋燕;和合学视野下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建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俞杰;后金融危机下浙江外向型企业转型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梁静;汉西数词对比分析及汉语数词的西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冯佳娟;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赵瑞粉;《现代汉语词典》程度副词配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田勃;新词语中的简缩词语[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汪玉;当代消费文化对室内环境设计影响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9 许倩;《围城》人物对话言外之意的语用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彭峥;《曾国藩全集·书信》谦敬婉词研究与《谦词敬词婉词词典》修订[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史为;;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棺椁制度[J];考古;1972年06期

    2 王柔;西洋音乐传入中国考[J];音乐研究;1982年02期

    3 赵鸣歧;碰撞与变异——西方文化冲击下印度传统文化的变异及其现代化转型探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邵建;中国文化系统论(上)[J];南京高师学报;1996年03期

    5 陈志刚,俞长春;试用系统论观点阐述文化的变异和整合[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孟文涛;中国的笙与西洋的簧乐器[J];中国音乐;1983年01期

    7 王域平;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中国手风琴专业发展与建设的若干问题[J];中国音乐;2001年04期

    8 余冰;;多元文化视野中的中国手风琴音乐[J];中国音乐学;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云鸽;民族吹管乐艺术魅力的独特展示——20件民族吹管乐联奏《锦绣中华》创作谈[J];中国音乐;2003年04期

    2 陈铭志;罗忠镕的《管乐五重奏》[J];中国音乐学;1991年03期

    3 ;陈菲获西安第二届青少年管乐艺术节项目金奖[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刘新;管乐演奏中呼吸的控制与练习[J];音乐探索;2000年03期

    5 张津波;一台迷人的管乐音乐会[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刘路亚;;一路民族管乐情[J];乐器;2006年02期

    7 向振龙;论管乐吹奏时的呼吸[J];音乐探索;1984年01期

    8 王毅;管乐演奏与气息运用的关系[J];艺术探索;1993年01期

    9 戴中晖;美国音乐院校的管乐教育和训练方法[J];乐器;2003年05期

    10 张薇;蓓蕾初绽 香溢悠远——大庆一中学生管乐团[J];乐器;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甄;;关于大提琴演奏中运弓方面的几个问题[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2 关长江;;尽显时代企业风采打造图强管乐之乡[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卿剑;;浅谈竹笛音色[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4 陈树铭;;浅谈主辅传声器录音法[A];2007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技术论文集2(上)[C];2007年

    5 马晓萍;;由几首柳琴曲浅谈它的历史与发展[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海震;;“二簧”初义及二簧腔形成辨析[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李富强;;困境与抗争:从一个民间剧团看北路壮剧的传承与发展[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8 李红梅;;黄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完美结合——浅谈二人台音乐中蒙汉文化交融[A];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郑祖襄;;词曲艺术中的“一曲多用”及其影响下的琵琶音乐[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施德玉;;台湾“竹马戏”音乐之探讨[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孟绮;[N];音乐周报;2011年

    2 张乐;[N];音乐周报;2011年

    3 李瑾;[N];音乐周报;2011年

    4 于海;[N];音乐周报;2004年

    5 雨天;[N];音乐周报;2006年

    6 张蕾;[N];音乐周报;2006年

    7 记者 王征;[N];音乐周报;2005年

    8 ;[N];人民公安报;2005年

    9 祖伟;[N];中国文化报;2002年

    10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教育局 王晓霞;[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建明;物语新声 丝竹相和[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2 匡君;二十世纪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中的音色观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丽敏;文化的嫁接[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4 吴慧娟;福建仙游三—教仪式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5 祁斌斌;1937年以前中国音乐期刊文论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6 通拉嘎;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徐欣;内蒙古地区“潮尔”的声音民族志[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8 萧舒文;20世纪中国笛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9 孙宁宁;日本地歌三味线角色的变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10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颖;试论笙在民族管乐中的特殊性[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2 文炫芳;长沙市中小学管乐艺术教育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崔丽娜;关于小学生学习西洋管乐的现状调查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珅;对高师西洋管乐教学模式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郝亚静;《贝多芬管乐八重奏作品分析及演奏版本的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2年

    6 孔德杰;刘管乐笛子艺术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7 谷金秋;浅析单簧管在军乐和交响管乐中的作用[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8 史明阳;管乐艺术教育与智育、美育、德育[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9 徐子渝;浅论阮在当代民族音乐中的实践[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10 王学志;隆尧秧歌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碰撞与变异——西方文化冲击下印度传统文化的变异及其现代化转型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82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182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a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