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军队“非党化”的历史悲剧
本文关键词: 军队 苏共 空降兵 戈尔巴乔夫 新思维 苏联解体 叶利钦 部队 斯大林 莫斯科 出处:《红旗文稿》2013年1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近20万布尔什维克党员领导不足3万人的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夺取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拥有200多万党员的苏共领导人民,战胜了德国法西斯;70多年后,拥有近2000万党员和530万军队
[Abstract]:In 1917, during the October Revolution, nearly 200,000 Bolshevik Party members led less than 30,000 workers, Red Guard and revolutionary soldiers, seized power and established a socialist state.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Soviet Communist Party, with more than 2 million members, led the people and defeated the German fascists. More than 70 years later, there were nearly 20 million Party members and 5.3 million troops.
【作者单位】: 广州军区某集团军;
【分类号】:E512;K512.5
【正文快照】: 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近20万布尔什维克党员领导不足3万人的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夺取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拥有200多万党员的苏共领导人民,战胜了德国法西斯;70多年后,拥有近2000万党员和530万军队(其中军官130万)的苏共却自我否定、自我缴械,丧失政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雪;;苏联解体最后两天[J];金秋;2007年04期
2 白雪;;亲历苏联解体[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08年05期
3 陈为人;;苏联解体:克雷洛夫寓言的现代版[J];同舟共进;2011年05期
4 宋以敏;;苏联是这样终结的——《莫斯科的冬与春》一书介绍[J];世界知识;1994年11期
5 上译;;叶利钦如何打击重要政敌[J];领导文萃;2008年23期
6 于洪君;;三个人解散一个超级大国[J];决策与信息;2007年06期
7 白雪;;苏联解体的最后两天[J];党建;2007年04期
8 郭力;史哲;姚佳威;;叶利钦——摧毁苏联的人,,走了[J];北京纪事(纪实文摘);2007年06期
9 白雪;;叶利钦两天决定苏联解体[J];报刊荟萃;2009年06期
10 白雪;;餐桌上决定苏联解体[J];雨花;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建新;;关于苏联解体的再思考[A];纪念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集[C];2000年
2 李慎明;;苏共的蜕化变质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A];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论文选编(下册)[C];2011年
3 吴非;;苏联解体与媒体转型[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栾文莲;;运用唯物史观基本观点评析苏联解体[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秦龙;;论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历史教训[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张树华;;裂变、失败与崩溃——苏联政治改革与民主化的教训[A];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论文选编(下册)[C];2011年
7 蒲国良;;十五年来关于苏联剧变原因的讨论[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8 张传鹤;;前苏联和俄罗斯民主社会主义者们的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苏联解体十七年祭[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吴恩远;;苏联“大清洗”问题争辩的症结及其意义[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10 赵曜;;苏联剧变和解体缘自内部——苏共亡党、苏联解体20年后的思考[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姜长斌;值得研究的一本书[N];学习时报;2007年
2 巴州二中 丁炜;浅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N];巴音郭楞日报;2008年
3 张树华;苏联解体与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肖枫;如何看待苏共变质?(下)[N];学习时报;2011年
5 于福坚;大国之殇:苏联解体背后的民族主义因素(下)[N];中国民族报;2010年
6 ;苏联解体原因剖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7 世科;葛新生:苏联剧变研究中的若干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林跃勤;社会和谐发展离不开合理而有效的社会政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德米特里·格奥尔吉耶维奇·诺维科夫 俄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团成员书记 冯育民 译;苏联崩溃的原因:俄罗斯国内争论的若干结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深入剖析苏联解体因果教训 准确把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趋势[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鹤梅;苏联官僚特权阶层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张晓校;罗马军队与帝位嬗递[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卿孟军;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苏共公信力形成与丧失的逻辑[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玉宝;早期苏联核计划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卢坤;辩证法与“解体”的政治[D];华侨大学;2012年
6 汪金国;现代中亚社会发展状况与趋势研究[D];兰州大学;2003年
7 李海平;美国内战中的军事体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振海;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宗教政策及其影响(1985-1991)[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冯佩成;苏联干部制度的形成、发展与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钮维敢;东亚冷战遗留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大维;古罗马帝国军队的警察职能[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耿志;从1941-1942年苏联领土上波兰军队的组建和撤离看战时初期盟国间的合作与冲突[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3 许钊;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分析与思考[D];兰州大学;2012年
4 肖纯荣;论早期伽色尼王朝[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5 赵雪芬;论罗马帝国前期的皇位继承制度[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飞;苏共党内特权阶层对苏联解体的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王连文;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美国对苏联软权力战略探析[D];外交学院;2009年
8 江名;苏联解体原因的国际政治学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何萍;“政治参与爆炸”与苏联剧变[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钺;论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共话语权的丧失[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本文编号:14460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446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