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南京大屠杀前后美国侨民给予美国对日外交政策的批评

发布时间:2018-01-20 07:47

  本文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美国 侨民 美国对日外交 出处:《档案与建设》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1937年底留在南京而亲眼目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美国侨民中,有些人对于美国政府姑息纵容日本侵略中国的外交政策深为不满,给予批评。这几位美国侨民在批评自己国家政府对日外交政策的言论中,回顾了错误政策自九一八事变后七年来助长日本侵略野心的历史教训,分析了不能再实施错误政策的当前形势,指出了该政策在眼下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造成的恶果、引起的舆论反应,从今后长远角度权衡利弊得失而指出抛弃错误政策的必要性,进行了道义上的批判与呼吁。
[Abstract]:Some of the American expatriates who stayed in Nanjing on end of 1937 and witnessed the atrocities committed by the Japanese invaders in Nanjing were deeply dissatisfied with the US government's foreign policy of conniving and conniving at Japan's invasion of China. In their criticism of his government's foreign policy toward Japan, the Americans reviewed the lessons of the wrong policy that has fuelled Japan's aggressive ambitions seven years after the 918 incident. This paper analyz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which the wrong policy can no longer be carried out, and points out the bad consequences caused by the policy in the current war of total Japanese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and the public opinion response caused by the polic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of abandoning the wrong policy from a long-term perspective and makes a moral critique and appeal.
【作者单位】: 江苏省档案局;
【分类号】:K15
【正文快照】: 徐立刚(江苏省档案局,江苏南京,210008)南京大屠杀前后,留在南京的美国侨民积极投身于救济、保护难民的工作,对日军的野蛮暴行竭尽所能予以抗议、阻止和揭露,他们是南京国际安全区的骨干力量。不仅如此,有些美国侨民还对自己国家政府姑息纵容日本侵略中国的对日外交政策进行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艳飞;;为历史的真实而诉 围绕南京大屠杀的三起诉讼[J];法治时代;2002年08期

2 王燕虹;德国国家档案馆为何藏有南京大屠杀史料[J];江苏地方志;2005年05期

3 经盛鸿;;日本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纪实小说及其遭遇[J];钟山风雨;2009年03期

4 姜良芹;;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的反应——以英西意苏等国为中心的考察[J];民国档案;2012年04期

5 刘柠;;日本人怎么看待南京大屠杀[J];炎黄春秋;2013年06期

6 刘毅;;《围绕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新的争论点》择要[J];日本研究;1986年02期

7 王山峰;张国松;;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的群体心理[J];南京大屠杀史研究;2011年02期

8 笠原十九司;芦鹏;;南京大屠杀的记忆与历史学——败战之后日本国民对历史的“遗忘”[J];南京大屠杀史研究;2012年02期

9 ;记录南京大屠杀的威尔逊日记[J];中国档案;1995年04期

10 吴志荣;;南京大屠杀刽子手的下场[J];当代军事文摘;2005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早报特约评论员 周庆安;直面南京大屠杀史实是弥合中日关系的起点[N];东方早报;2005年

2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 朱小平;南京大屠杀首犯何以逃脱极刑?[N];北京日报;2009年

3 本报通讯员 罗静 记者 朱凯 谈洁;真相·呼吁——不让悲剧重演[N];南京日报;2007年

4 媒体人士 河西;中日之间“相互缠绕的历史”仍将继续[N];东方早报;2009年

5 曹雨 吉也 本报记者 郑贝妮;历史不仅需要铭记[N];中国民族报;2004年

6 王岚;美国外交关系档案中记录的日军侵华暴行罪证[N];中国档案报;2005年

7 张生 南京大学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教授;东京审判中日方证人的集体伪证及其后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本报驻德国记者 黄发红;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N];人民日报;2014年

9 左页;审查历史不是审判战败国[N];经济观察报;2012年



本文编号:14474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4474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0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