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二战历史教育的变革——以阿多诺社会批判思想为背景

发布时间:2018-01-20 13:34

  本文关键词: 阿多诺 联邦德国 奥斯维辛 历史教育 出处:《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受冷战形势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的联邦德国二战历史教育偏离了历史事实,德国大众试图逃避历史罪责。阿多诺不满于战后德国社会的大众文化,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表以"奥斯维辛之后的教育"为代表的系列电台演说。他批判德国大众文化中暗藏的"野蛮",诸如"冷漠"、"坚强"、"集体性"、"权威人格"和"物化"等阴暗面,呼吁对儿童的教育和大众的启蒙。阿多诺"奥斯维辛之后的教育"思想激起了德国青年人对父辈历史的质疑,并对60年代以后的德国政治历史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Abstract]:Influenced by the situation of the Cold War, the history education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in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in 50s deviated from the historical fact, and the German public tried to evade the responsibility of historical crimes. Adorno was dissatisfied with the popular culture of postwar German society. In 20th century, in the 1950s and 1960s, he delivered a series of radio speeches represented by "Education after Auschwitz". He criticized the hidden "barbarism" in German popular culture, such as "apathy" and "strength". The dark side of "collectivity", "authoritative personality" and "materialization" called for 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and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masses. Adorno's thought of "education after Auschwitz" aroused the German youth to question the history of their parents. And after 60s the German political history education produced the profound influence.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1YJC710047)
【分类号】:K516
【正文快照】: 二战历史教育是联邦德国政治历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意志民族战后反思历史罪责、走上议会民主化道路的重要推动力量。联邦德国的二战历史教育并非一帆风顺,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历过曲折甚至倒退。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特奥多·阿多诺(Theodor W.Adorno)在1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家新;;阿多诺与策兰晚期诗歌[J];上海文化;2011年04期

2 张一兵;阿多诺:奥斯维辛之后不再写诗[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饭饭;;1937之后,拍电影是野蛮的 南京大屠杀与奥斯维辛:残酷历史课程[J];西部广播电视;2009年05期

4 刘小新;阿多诺与海德格尔:对抗和潜对抗[J];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5 余虹;奥斯维辛之后:审美与入诗──中西审美诗学批判[J];外国文学评论;1995年04期

6 程婧;;浅析阿多诺与总体性通向奥斯维辛[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06期

7 王家新;;在这“未来的北方河流里”——策兰后期诗歌[J];延河;2010年07期

8 陈刚;阿多诺论文化工业与现代艺术[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9 贾玮;从奥斯维辛到审美乌托邦——浅析阿多诺审美乌托邦的源起及特点[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方德生;;阿多诺新音乐哲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J];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斯蒂芬·哈伯;孙斌;;适应于资本主义的心理学条件:对阿多诺运用精神分析的一个批判[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2 俞吾金;;访德散记[A];时代与思潮(5)——文化传统辨证[C];1991年

3 乔国强;;用异端向正统挑战的阿多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4 刘洁岷;;面对灾难或重大社会问题,诗歌何在? 诗人何为?[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新科;;联邦德国国家教育体系中的继续教育[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6 朱思荣;;联邦德国体育建筑结构的发展趋向[A];第四届空间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88年

7 胡绪明;;评阿多诺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基本路向[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8 冉春雨;;联邦德国的暖通与空调节能[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4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1994年

9 上海市赴联邦德国国有资产培训考察团;;联邦德国国有资产管理制度[A];1995年政府法制研究报告[C];1995年

10 谢地坤;;新艺术的希望之光或假象——简论阿多诺的艺术哲学[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早报首席评论员 鲁宁;德国:“中国越富有,,我们越受益”[N];东方早报;2007年

2 戴杰;联邦德国惟一金马克[N];中国商报;2007年

3 张兵;王殊:从名记者到外交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4 曹辛;“社会福利国家原则是中国可以考虑的”[N];南方周末;2007年

5 刘光耀;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N];中国改革报;2007年

6 河南省审计厅 张国柱;浅谈联邦德国的审计工作(一)[N];中国审计报;2000年

7 周健工;德国能否找回“柏林奇迹”[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8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 张燕喜;德国人眼里的中国改革开放[N];北京日报;2008年

9 梦亦非;阿多诺的漂亮舌头[N];南方周末;2010年

10 叶隽(中国社科院外文所);“史”的奥斯维辛与“人”的奥斯维辛[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旭东;奥斯维辛创伤与否定的哲学[D];复旦大学;2012年

2 谢昌飞;阿多诺美学视域下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孙晓艳;艺术与技术的辩证法[D];复旦大学;2010年

5 丁乃顺;阿多诺道德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吴宇;联盟与遏制—美国对联邦德国重新武装政策研究(1949-1955)[D];南开大学;2013年

7 赵千帆;从哲学到美学:阿多诺摹拟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孙利军;作为真理性内容的艺术作品[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9 孙斌;守护夜空的星座[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吴友军;批判的人学[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飞;论苏联对联邦德国的缓和外交[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2 孙鹏翮;论阿多诺《美学理论》中的现代艺术观[D];辽宁大学;2011年

3 侯挺南;阿多诺与现代主义[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鹿晓雪;阿多诺意识形态批判语境下的现代主义文论观[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孙超;论阿多诺对“文化工业”之批判[D];山东大学;2010年

6 巩鹏飞;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初期联邦德国的核政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侯红艳;阿多诺美学思想的接受与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杨新红;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9 曹春玲;论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D];辽宁大学;2012年

10 方一幸;联邦德国的历史政策与社会参与(1949-1958)[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48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448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8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