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早期民族国家与帝国的双重构建
本文关键词: 美国 帝国 双重构建 “天定命运” 出处:《北方论丛》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美国早期历史体现为民族国家与帝国的双重构建。在殖民地时代,美国经历了民族觉醒与帝国的初步建构。从《独立宣言》,到内战结束后的阿拉斯加购地为止,美国民族国家与帝国大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方面从主权国家的建立到国家体制的完善,再到克服国家分裂的挑战、以内战的方式完成民族国家的重生;另一方面,从建国之初到1812年第二次独立战争确立国家扩张方向,到大踏步扩张西部领土并最终贯穿北美大陆,完成大陆帝国的构建。在这个历史过程中,美国民族国家与帝国的构建体现了一种同步进行、又有着复杂相互影响的特征。
[Abstract]: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embodied in the dual construction of nation-state and empire. In the colonial era, the United States experienced the national awakening and the initial construction of the empire, from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To the end of the Civil War Alaska land purchase,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 state and empire has gone through about three stages of development: on the one hand,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sovereign state to the perfection of the national system, and then to the challenge of overcoming the national division. To complete the rebirth of the nation-state in the form of civil war; On the other hand,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to the second Revolutionary War in 1812, the direction of national expansion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western territory was expanded with great strides and eventually penetrated the North American continent. In this historical process, the construction of American nation state and empire embodies a kind of synchronous and complex interactive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K712
【正文快照】: 美国是一个民族国家?抑或一个帝国?自冷战结束,尤其是9·11袭击及反恐战争以来,学术界见证了关于美国“新帝国”研究的兴起。无论是赞美帝国的合法性,还是批判帝国的丑恶面,人们已经无法忽视当今美国所主导国际体系下帝国的问题。正因为如此,笔者将目光转向美国早期历史,试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立新;美国国家认同的形成及其对美国外交的影响[J];历史研究;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令顺;;论国家电视文化安全的一体两面[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赵虎敬;;“他者”文化与美国外交[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原祖杰;;1840—1850年天主教爱尔兰移民及其在美国的政治参与[J];世界历史;2007年04期
4 魏范京;;试析大棒金元政策与门罗主义的不同[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曹升生;;软权力论与美国的政治文化传统[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张文宗;;浅析美国的多元文化主义与国家认同[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赵必珊;;文化视野中的美国核战略[J];理论月刊;2009年05期
8 张家栋;;中国融入国际体系:实力、身份与中美关系[J];美国问题研究;2006年00期
9 戴晓东;;文化安全的三个辩证关系[J];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10 李晓岗;美国的“爱国主义”与反恐战争[J];太平洋学报;2004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汪舒明;大屠杀记忆和美国外交[D];复旦大学;2011年
2 岳汉景;文化影响外交政策的机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沈惠平;美国民族主义对当代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孔令顺;中国电视的文化责任问题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5 廖卫民;传播与国运[D];浙江大学;2010年
6 李瑞君;当代新疆民族文化现代化与国家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宁敏峰;全球化进程中的印度海外移民与政府移民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大国;当代凉山彝族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2 王红霞;新疆大学生国家认同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3 高四梅;美国“新帝国论”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谢有长;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主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孙玉娣;杜鲁门时期美国“冷战共识”的形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佘玉梅;威尔逊政府阻止苏俄退出一战的政策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威;约翰逊政府时期美国对多米尼加的政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杜丽;冷战后美国民族主义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昕;美国国家认同观念的演变及其对美国语言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莹;1946年的伊朗撤军危机及其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林国荣,赵晓力;布什总统的修辞和意图——对布什911事件重要演讲的评注[J];战略与管理;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鲁直;;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份电报[J];世界知识;1995年19期
2 ;日本人为何要把长崎未爆原子弹送给苏联?[J];科学大观园;2010年05期
3 ;里程碑[J];看历史;2010年04期
4 张永翠;美国工业化进程中政府的作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5 高华;略论美国的早期发展历程[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6 王荣声,王玉声;从稚嫩到成熟:演变中的两党政治及其特点——美国总统大选解探之四[J];山西档案;2001年04期
7 邓泽宏;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的缘起[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8 资中筠;追根溯源:对美国对华政策(1945-1950)的再思考[J];美国研究;2000年03期
9 张建国;论1801—1814年的美国对外关系[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10 王荣声,王玉声;美国总统大选的法制轨迹——美国总统大选解探之五[J];山西档案;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屈书杰;;南北战争前教会教育黑人的努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2 董正华;;全球化:歧义纷沓的解说与真实的历史进程[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江林昌;;东西方古文明的比较[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4 陈志强;;论拜占廷文化的独特性[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5 马克W,
本文编号:14495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449508.html